根据美国科技媒体的报道,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企业OpenAI正在考虑重组已经解散四年的机器人团队,并亲自下场研发人形机器人。此前,该公司已经通过投资几家机器人公司,其中包括igure AI、1X和Physical Intelligence,以探索大型多模态AI模型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状况。副总裁Peter Welinder表达过,OpenAI的最初目标是集中力量打造适合机器人的“大脑”,但现在却决定亲自参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
机器人技术可能是AI的最终形态
随着OpenAI带领AI技术进入新时代,人们对AI的期待已经从简单的家务助手转变为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辅助,然而现实中AI技术的运用主要局限在艺术创作和办公领域,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务等领域却成效有限。
家电业在AI技术的推动下推出了支持AI功能的冰箱、洗衣机、烹饪机等产品,但是绝大多数的工作还是需要用户亲力亲为。这个阶段C端用户AI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合适的载体,让AI与现实世界接触。人形机器人无疑有望成为AI技术的最具潜力载体,促进具身智能的发展。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挑战与难点
众多企业已相继推出机器人设备,但大多数功能简单,无法胜任复杂的任务。而自然界中灵长类动物之所以特别,就是由于其灵活的双手。机器人不仅能适应多样场景,还应具备可以实现多功能的结构设计。
黄仁勋CEO在香港科技大学表示,未来可能有潜力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机器人类型包括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这种观点几乎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可大规模生产的机器人。
如果OpenAI选择再次研发机器人,那么通用大模型的终局很可能是以通用机器人呈现。OpenAI联合创始人带领的团队初始目的亦是如此,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
OpenAI是否能像ChatGPT一样引领潮流
虽然OpenAI在AI大模型领域领先,但机器人行业技术壁垒之高远超AI行业。全球许多企业加入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如特斯拉推出的Optimus和已经在工厂中“打工”的小鹏AI机器人Iron。
研发AI大模型需要一群程序员;需要的工业实力不高,但是机器人行业需要深厚的技术与经验积累,才能确保机器人的灵活性和耐用性,需要企业和工业环境的实力更高。
比如宇树科技和波士顿动力两大机器人生产企业,宇树科技自始坚持用电机驱动和机器学习算法,使机器人适应复杂环境,而波士顿动力起初错选了液压驱动方案,技术落后,尽管及时调整,但已错失良机。
四年前的OpenAI放弃人形机器人,但现在能造出人形机器人吗?现实的难度很大,不仅仅是OpenAI本身,连他们投资的三家公司都可能面临波士顿动力类似的挑战。
人形机器人时代的来临,合作的必要性
AI大模型正在尝试理解世界,具身智能概念结合机器人和环境的交互,加速AI模型的成熟。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产品的逐渐成熟,有一天可能走入寻常百姓家。
对于是否进入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决定,企业需深思熟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合作可能是企业获取技术和资源的快速路径,中美等国的企业合作能加速机器人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