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开幕主论坛,多位AI大咖齐聚,带来学术盛宴。其中,“深度学习教父”杰弗里·辛顿真人出席并发表《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生物智能?》演讲,这是他在中国的首次公开演讲。大会前夕,辛顿刚与20位顶级专家签署“上海共识”,其发言围绕人工智能安全展开。
辛顿回顾AI发展,指出早期有「符号主义」和「连接主义」两种范式。他曾构建小模型,将二者结合,强调通过「语义特征」理解语言,为计算语言学发展奠定基础。如今的大语言模型是其小模型的“后代”,理解语言方式与人类相似,都是将语言转化为特征再整合。
不过,数字智能 与生物智能 存在差异。软件中的知识具有“AI永生性”,数字智能间知识转移效率高,而生物计算虽功耗低,但知识分享难。辛顿担忧未来AI可能超越人类智能,它们可能操纵人类避免被关闭。他警示人类,面对AI只有训练其不伤害人类或“消灭”它两个选择,但AI作用巨大无法消除,因此需找到训练AI向善的方法,提议建立国际社群研究AI安全。
与辛顿不同,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围绕AI大模型实践和落地发言。他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AI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和创意源泉。如AI可生成软件分析数据、跟踪领域进展,还能生成创意形象和视频,其视频模型海螺已生成超3亿个视频。
AI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能力也在持续增强。通过专家教导和环境学习,AI能不断进步,接近人类顶尖专家水平。闫俊杰认为AI领域会有多个玩家,因为不同模型的模型对齐目标不同,多Agent系统使单一模型优势减弱,且开源模型影响力增大。
同时,AI成本将更可控。训练成本不会显著增加,推理成本还会降低。他判断AI会越来越强且普惠大众,AGI一定会实现,应由AI公司和用户共同完成,属于多家公司和广泛用户。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