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AI企业追随OpenAI从智谱到月之暗面的转变

AI快讯1个月前发布 niko
23 0

大洋彼岸的技术盛会不断持续,连续发布会的第9天,OpenAI向市场发布了o1模型的API。对于之前发布的圣诞季特别功能进行简要回顾:满血版o1模型对抗ChatGPT Pro订阅计划、年初引爆热潮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全面开放权限、全新Canvas写作功能、ChatGPT正式加入苹果系列生态、GPT-4o的视频通话和屏幕共享功能,重塑AI协作模式的复杂项目Projects…… 这些发布与OpenAI过去的模型更新截然不同,标志着OpenAI正从技术提供商向产品公司转变。
作为国内众多设计技术路线和资本故事的关键参考,随着OpenAI的战略调整,国内追随者也悄然发生变化。
智谱,比OpenAI更像OpenAI
智谱一直是All-In的跟随者,技术路线始终与OpenAI同步。作为成立2019年的清华系公司,智谱在大模型的研究与产品方面推出了多款产品,包括各种规模的通用GLM大模型,智能化的对话产品,AI助手智谱清言,代码模型CodeGeeX,文生图模型CogView,多模态对话模型VisualGLM和CGVLM,以及智能体产品AutoGLM甚至涉及硬件领域,从算法到产品实现了完全自主创新。
这家在ChatGPT震撼市场之前就致力于大模型研发的公司,坚持预训练大模型的研发,并希望在API市场中同时把握B端与C端市场。2023年下半年,市场对百模大战的未来有了不同的猜想,智谱依然选择跟随OpenAI,相信通用大模型的力量。继续跟随OpenAI的步伐,在2024年接连发布了与Sora对标的CogVideoX视频生成模型,以及与GPT-4o对标的端到端语音模型GLM-4-Voice和GLM-4-VideoCall。
融资结果显示这种策略收到显著效果。智谱完成新一轮30亿元的融资,凭借海淀区政府成立的市场化平台——中关村科学城公司领投的支持,智谱的估值超过了200亿元人民币,成为估值最高的大模型公司之一。不仅有国资入局,其背后还有高瓴、启明、君联等投资方的大力支持,也包括美团、阿里、腾讯、小米等巨头的投资。
但是这种跟随策略近期也出现了变化。当OpenAI转型为产品公司时,智谱依然专注于toB市场,表示坚持以预训练为主的商业模式,融资过程中关键的信息也是以B端为主的商业化收入。相较2023年,智谱的商业化收入翻了一倍,MaaS(模型即服务)平台API的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了30倍,已吸引70万企业和开发者用户,付费客户增长超20倍,商业化和企业渗透率越发重要。
相较于OpenAI转为产品公司的转变,智谱获取的这些客户显然更强调模型能力,相比于OpenAI的产品路线,智谱似乎更倾向于OpenAI的技术初衷。
而头部VC合伙人的看法是:“OpenAI在转变中重视toC能力的同时,产品线上与智谱已不再对标。”
月之暗面成为了OpenAI最新的紧跟者
在智谱公布融资消息的前一天,月之暗面推出了它的“视觉思考模型”k1,并上线最新版本的网页版及安卓、iOS APP。继之前的数学模型k0-math与OpenAI的o1对应之后,k1再次对标了OpenAI的o1和GPT-4o。月之暗面似乎成为了新的跟随者。
这家鲜少公开模型研发的头部公司,在很短的一个月内更新了两款k系列模型。 在月之暗面声名鹊起之后,创始人兼CEO表达了对大模型To C的国内AI技术理想主义的态度,“看好To C市场,因为公司的目标是AGI(通用人工智能),而AGI在To C的应用远超过To B领域。” “To C市场前景更广阔,而这也是月之暗面的核心战略。”其今年一季度表示。
谈及OpenAI时,他年初接受采访时表示,模型公司应该思考AGI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而言并非手段与目的,两者均为目标”; “ChatGPT尚未完全基于用户数据建立进化机制”;“一个不足够关注用户的公司最终难以实现AGI。”
这表明,他试图通过讲述OpenAI的故事来讲述月之暗面的自身战略。然而,这种思路也有现实考量。近日围绕张予彤的争议,透露出了月暗对所融资源的使用方向。
对大模型公司来说,融资至关重要,融到与头部资金等量的资金直接决定了能否在起初期就站稳脚跟。这也是张予彤的关键作用所在,连续几笔融资使得月暗估值接近217亿,成为行业六小虎之一。这些资金,如同李开复所说,足够每家进行预训练,但同时也暗示是否进行预训练及其方式存疑。
而通过杨植麟过往的采访和对话可以看到,他是个“有耐心”的人。比如,他关于聚焦Kimi的决定大约在二三月,基于美国市场判断,提出聚焦Kimi。 “把产品做到极致至关重要,砍业务是为了控制规模,否则直接将自己变成大厂,毫无优势。”
比如,在模型研发上,月之暗面从未对整个模型进行综合介绍,而是选择其中一个能力——上下文长度进行展示。相比于智谱产品线,这对资金也是更加平衡的策略。
比如在之前的表述中,杨植麟十分在意月暗的人数,强调自身规模小。
在OpenAI代表的预训练阶段,不是每个公司都能跟进。某投资人透露,月之暗面的逻辑是,Kimi好用就行,而非直接卖模型的策略,所以不需要频繁推出新模型。但在一个时期内大家都依赖对标OpenAI以积累更好的资源,这也使得月暗之前与其他几个更深度对标OpenAI的公司有所不同,让他们的融资道路有所差异。
直至OpenAI GPT-5的研发难产和o1的推出,以及背后关于Scaling law的发展讨论在业内引起热议之时,加之张予彤的事件会影响到融资的月暗,针对OpenAI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
近期,在NeurIPS 2024大会上,Ilya Sutskever阐明了当下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最震撼的不外乎是预训练代表的Scaling law“即将终结。”,而紧随其后是Noam Brown认为o1代表全新的推理为核心的Scaling模式。
杨植麟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在o1发布后的公开分享中,详细解读了o1,并表示:“当前AI的效率提升十分惊人,推理成本迅速下降,正在实践Kimi的时候,把产品和模型更紧密地结合。并且目前的Scaling出现了变动,以前大多计算在训练阶段,但越来越多计算转移到推理阶段。”
随后月之暗面开始发布他们的o1系列,采用“超越GPT”的策略。在视觉思考模型K1发布后,月暗宣称,它的数理化能力在业界最常用的基准测试MATH上超过了OpenAI的o1-mini和o1-preview。
随着OpenAI默认预训练变得不那么重要,自然投资预训练也就不再合理,而变为产品公司的OpenAI也使得希望深化产品的中国公司需要紧密跟随。
据相关人士了解,随着智谱的进度,其他头部大模型公司也在推进他们的新一轮融资计划,而何时公布融资消息,各有策略。大厂方面,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也在年末规划对大模型公司投资。从技术路线和产品动态来看,尽管一些困难的声音出现,但总体上竞争依然激烈,尚未分出胜负。
在中国的大模型公司竞争中,OpenAI依旧是不可忽视的参照标准,尤其在融资过程中,你所遵循的一流公司标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你的动向。追随OpenAI的策略不会改变,未来公司仍会继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