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科技巨额亏损后转战智驾市场,未来前景如何

AI快讯2周前发布 niko
18 0

在累计亏损近150亿元后,旷视科技(以下简称“旷视”)的上市计划终究未能如愿以偿。
12月3日,有关网站显示,作为AI领域的重要一员,旷视的IPO状态已更新为“终止注册”。这次IPO终止,是旷视和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基于技术趋势、行业背景和战略考量共同决定撤回科创板上市注册申请。
这意味着,旷视从2019年冲刺港股到2021年进军科创板,五年之久的上市努力画上了句点。
回顾旷视过去三年多科创板IPO的征程,可谓经历丰富。从创始人印奇遭司机敲诈勒索未果,到核心技术负责人孙剑博士突发疾病去世,再到业绩连年亏损,旷视可谓是饱受挫折。
在其提交科创板注册的三年间,旷视多次更新财务数据,却始终未能迎来期待的转机。
到了今年11月11日,印奇成了A股上市公司力帆科技董事长。半个月后,旷视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此举被外界解读为通过押注智驾业务来加强旷视的自我盈利能力。
在市场格局多变的今天,无论是AI还是机器人领域都大不相同了,失去昔日光环的旷视该如何应对?

三年半累计亏损近150亿元

旷视正好赶上了全民创业的浪潮诞生。
2013年1月30日,旷视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办公地点在北京海淀,创始团队的印奇、唐文斌、杨沐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享有天才少年之称。
业务上,旷视是一家服务于物联网场景的AI公司,为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等领域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推动商业化发展。
凭借强大的创业团队和前沿的项目,旷视成为了资本的宠儿。从2013年至2019年,旷视完成了90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等行业巨头。
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分别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旷视15.08%、14.33%的股份,成为旷视第一大和第二大股东。而创始团队通过持有的不同份额,尽管比例不大,但由于AB股架构和一致行动协议的存在,掌握着公司的真正控制权。
在2019年首次尝试港股上市时,旷视的招股书显示,2016至2018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8.5%。
随着营收的增加,亏损却在不断加剧。相关数据显示,2016至2018年,旷视净利润亏损共计约45亿元。
在IPO未能成功之后,旷视从港股转战科创板,仍然面临着亏损问题。从2018至2021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来看,旷视的营收分别为8.54亿元、12.6亿元、13.91亿元、6.7亿元,而净利润则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8亿元、-66.43亿元、-33.26亿元、-18.65亿元,累计亏损达到了146.34亿元。此外,报告期内旷视的负债率连年飙升,分别为208.54%、253.18%、318.37%、383.43%。

新业务“生不逢时”

尽管营收连续增长,亏损问题迟迟未能得到改善,引发外界对于旷视赛道和商业模式的疑问。
旷视的业务主要由消费物联网解决方案、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三大板块组成。增长情况显示,2018至2020年,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从5.43亿元增至9.15亿元,收入占比从63.56%提升到65.82%;消费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则从2.65亿元降至2.57亿元,占比从31.03%降至18.47%。作为新业务的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收入从2018年的0.46亿元增长至2.19亿元,占比从5.4%提升到15.71%。
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以AI技术,通过操作系统、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助力物流和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高供应链效率。简单来说,旷视既自研AMR机器人、SLAM导航智能无人叉车等智能物流设备,也与其他硬件产品相集成,提供智慧仓储等各类解决方案。
尽管作为一个高度分散和依靠集成商的行业,但旷视依靠下游集成商获取终端订单。然而,市场规模和销量增速已经开始放缓。研究机构GGII的数据显示,2017至2023年,中国托盘四向穿梭车市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0.11%,但2021年的市场规模增速同比增加49.16%,到2022年降至3.93%,2023年则仅有1.66%。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同比下滑3.9%。
或许是预见到新业务难以担负起盈利重担,旷视开始关注“智驾”市场。

有意切入智驾赛道

11月11日,力帆科技发布公告宣称印奇当选为新任董事长。在此之前四个月,印奇作为法人的江河顺遂成立,其背后亦有印奇持股20%的江河安澜的身影。江河顺遂接盘江河汇100%股权,转让金额达到24.3亿元,间接成为力帆的第二大股东。
资料显示,力帆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产业的集汽车、摩托车及发动机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也是吉利系的一员。印奇加入力帆被视为旷视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尤其是智驾赛道的铺垫。旷视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优势,切入以视觉为主的技术路线。同时,在传感器、摄像头、面板机、物流机器人等领域,已形成完整的硬件产品体系,为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旷视方面表示,“公司进入智能汽车行业,是基于公司软硬件一体化战略的延续”。
在需要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以及讲述新的市场故事的当下,旷视涉足智驾领域不难理解。政策的利好以及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是其主要驱动力。据统计,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893亿元增至2023年的3301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3832亿元。然而,智驾领域竞争激烈,诸多巨头如特斯拉、小鹏、理想、蔚来等都在竞争之中,且该领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旷视能否在这一新赛道实现盈利并稳定发展仍是未知数。
关于撤回科创板IPO、创始人进入力帆及是否布局智驾业务以及业绩亏损等问题,截至目前尚未得到旷视方面的回复。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