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跨界研究日益增多,吸引众多研究者投身其中。然而,跨学科研究在教职招聘、晋升和论文发表等方面存在劣势,让部分科研人员有所顾虑。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一项研究,基于12万篇论文投稿及评审数据,剖析了受审稿人青睐的跨学科研究类型。
跨学科研究的分类:跨学科研究可分为“主题跨学科”和“知识库跨学科”。“主题跨学科”从标题就能看出,如生物信息学;“知识库跨学科”则需依据正文及引用文献判断,如认知科学研究。此外,跨学科研究成果参差不齐,像人工智能与医学结合的辅助诊断等是成功范例,而量子经济学等引发争议的研究,其应用潜力和概念突破存疑。
跨学科研究与论文发表:过去对“跨学科研究”定义不清晰,导致不同研究结论矛盾。PNAS新研究考察了英国物理学会出版公司2018至2022年间62个STEM期刊的128,950篇稿件,构建数学模型探究跨学科研究与论文发表的关系。结果显示,知识跨学科性带来正向评价,主题跨学科性带来负向评价,但在跨学科期刊中情况相反。同时具备主题和知识库跨学科性时,若知识库多元,主题负面影响减弱;反之则加剧负面评价。
跨学科研究的价值与建议:审稿人对跨学科研究多持保留态度,主题类跨学科研究让审稿人认知负担重,而知识库类跨学科研究认知负担低,且能启发自身研究。科研人员应进行跨学科研究,主题跨学科研究避免噱头化,知识库跨学科研究先了解方法优劣。为让跨学科论文获青睐,投稿单一学科期刊可聚焦主题、广泛引文献;投稿跨学科期刊可大胆提问题、用多元知识资源。科研管理者与政策制定者应设立跨学科评审机制与资助渠道,鼓励跨学科期刊发展。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