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成新社交货币,未来规模可期
AI眼镜作为集成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增加了语音助手、实时翻译导航等智能化功能。预计到2030年后,AI+AR智能眼镜行业将高速发展;2035年,全球销量或达14亿台,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和终端。
从极客玩具迈向大众消费品
2025年,AI眼镜从小众概念变为消费市场焦点。此前它仅是科技展会上的玩具,2024年Meta的Ray -Ban智能眼镜销量破百万,让“戴镜操控数字世界”成为现实。碳化硅镜片使眼镜重量降至5克,语音交互延迟低至0.3秒,AR显示精度接近人眼极限。中国信通院开展的标准化测试为行业规范发展助力。全球多个品牌纷纷入局,预计2026年更多厂商加入。2025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预计达550万台,同比增长135%,2030年市场规模或超3000亿美元,消费电子巨头加速布局。
产业链掘金:多环节迎来机遇
AI眼镜能解决职场、跨境工作、工业维修等场景的痛点。职场人群可用其实时语音转文字功能提高效率;跨境工作者通过AR字幕实现“即见即懂”沟通;工业技师借助AR指引降低操作失误率。产业链中,上游芯片、传感器、光学模组需求大增,如佰维存储打入头部供应链;中游传统制造商将手机产线转向智能眼镜;下游应用生态不断拓展,如灵伴科技的产品功能丰富,教育、医疗等领域应用潜力大,但生态建设需硬件厂商与软件开发者合作。
创业者的切入机会
创业者可从三方面切入。硬件创新方面,针对用户对佩戴舒适度、续航能力等痛点,开发专用硬件,如西湖大学团队的碳化硅镜片和深圳团队的磁吸快充镜腿。还可从适配细分人群和功能定制考虑。垂直行业应用方面,AI眼镜在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应用尚处早期,创业者可开发定制化方案,虽门槛高但竞争小。生态建设方面,可围绕交互、娱乐、生产力工具开发轻量化应用,如实时翻译插件、AR导航系统等。
未来两年关键期
2025年是AI眼镜“起量元年”,未来两年将经历技术迭代、市场洗牌和生态成型。创业者可在垂直领域差异化创新和深耕,未来行业格局可能是少数巨头掌控通用市场,众多“隐形冠军”在垂直领域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