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东京秋叶原的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韩国科学技术院的机械工程教授吴俊昊,目睹了日本先进人形机器人本田ASIMO和川田工业HRP系列的风采。当时的日本,处于人形机器人发展巅峰,全球一半机器人为“日本制造”。这让吴俊昊意识到韩国在该领域的落后,也种下了韩国制造人形机器人的种子。
回国后,吴俊昊凭借自身技术经验,从朋友处筹集资金,组建五人小团队,开启了韩国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之路,这便是后来韩国唯一上市的人形机器人企业RainbowRobotics的前身。2004年,韩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HUBO诞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尽管性能不如日本机器人,但HUBO是韩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理想主义的象征。
2010年,团队推出HUBO2,机器人性能提升。2015年,HUBO2参加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举办的全球机器人挑战赛,击败众多顶尖院校和研究机构夺冠,为韩国人形机器人带来高光时刻。韩国政府顺势将“K机器人经济”列为国家九大产业增长引擎之一。
然而,高光之后是停滞。HUBO2造价昂贵、缺乏标准化组件、维护困难,且韩国制造业缺乏完备制造体系,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导致机器人价格高,难以量产和形成国际竞争力。同时,韩国以财阀为主导的资本结构,使资本倾向工业机器人,RainbowRobotics无奈转型。此外,人工智能人才流失也削弱了韩国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创新能力。到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专利榜上,韩国仅现代集团旗下一家公司上榜。
不过,韩国并未放弃。4月14日,韩国政府和产业界成立“K -人形机器人联盟”,汇聚40余家产学研机构,目标是2030年前让韩国重返人形机器人第一梯队。RainbowRobotics也与三星合作,探索AI与机器人融合。韩国政府还出台扶持政策,补齐产业短板。
对比之下,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崛起迅速。中国通过政策引导,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100家上市公司中,超半数在中国。AI大模型企业为人形机器人赋予大脑,关键部件也实现国产替代,中国正凭借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韩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全球科技领域竞争已不再局限于技术,而是综合国力、制造能力、产业生态等多方面的考验。中国正构建完整产业生态,让科技梦想有工业实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