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级市场热点更迭频繁,曾经火热的硬科技赛道逐渐冷却,外部环境波动也给其投资带来影响,众多投资人开始重新审视投资逻辑。而另一边,AI赛道却热度渐升。
过去两年,AI浪潮催生了多波受益群体,包括头部互联网巨头、服务巨头的AI产业链生意、围绕AI做知识变现的生意人,以及大厂招聘的AI从业者。不过,随着DeepSeek的出现,一级市场部分头部项目面临估值重估和创新范式变化的冲击。2022年底chatgpt问世后,AI先发者多是头部高校研究型人设且有充足算力和人才,但资本的激进让很多AI企业过早商业化,忽视了模型的核心竞争力。直到2025年初Deepseek出现,才让人们看到极致创新的力量。近期字节AI组织架构调整,重新聚焦AGI底层模型探索,这也反映出很多基础性创新或许更依赖国家长期投入或巨头内部支持。
当下,具身智能赛道类似之前的大模型之争,呈现出泡沫特征,三流选手也能融资,且与一流选手产品差异不大,VC投资如同豪赌。例如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举办,看似热闹,实则暗藏风险。
从AI投资范式 来看,随着大语言模型成熟,AI创业者较少提及训练基础模型,AI Native应用类项目增多且商业化表现良好。对于VC而言,投资项目应具备潜在爆发性、明朗信号点、独特组织优势以及创始团队的反叛精神等特点。然而,很多创业者存在误区,如创业方向定位偏差、自身能力与项目不匹配、心态浮躁等。同时,VC投资人也需避免盲目跟风,耐心筛选项目。
目前市场上的AI创业者可分为四类。“富婆暴发户”型创业者商业嗅觉敏锐,通过快速迭代验证商业化猜想,项目爆发力强但失败率高;“钢铁直男型”创业者技术基因浓厚,追求颠覆创新,但易陷入“高估值陷阱”;“富家小姐型”项目有商业模式但天花板有限,多为生意型项目;“技术吃软饭型”创业者技术和商业模式兼具,服务甲方为主,这类项目在AI浪潮中数量众多。
对于VC行业而言,其本质是一场无限循环的博弈游戏。普通打工者将其视为职业平台,能接触到经济前沿。规模不大的GP团队需思考能否在新风口以小博大。VC从业者要考虑能否上牌桌、用谁的筹码下注以及输后的代价。VC投资的核心是筛选好团队并按概率决定下注比例,最终实现货币资产在基金存续期内的闭环流转。在投资中,天道酬勤,覆盖带来的命中率收益大于决策暴击率,好项目是筛选而非设计出来的。
回顾历史,1894年的第一场汽车比赛虽粗糙,但推动了汽车工业发展。资本市场虽有泡沫和浮躁,但AI创新才刚起步,未来充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