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AI四小龙转型:多模态大模型与智能驾驶开辟新赛道

AI快讯2周前发布 niko
12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曾经风光无限的“AI四小龙”——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如今在连连亏损的压力下,不得不放下身段,重新适应行业环境。3月26日商汤科技发布的2024年度财报显示,全年净亏损43.06亿元,2018- 2024年累计亏损超546亿元。云从科技2024年总营收约3.98亿元,同比下降36.6%,归母净亏损达5.9 – 6.8亿元,2017 -2024年累计亏损超44.75亿元。此外,裁员风波也笼罩着它们,商汤裁撤非核心业务,云从传出全员降薪,依图裁员超70%。

“AI四小龙”的辉煌始于2011 -2015年,当时它们聚焦计算机视觉技术,凭借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在AI行业崭露头角。2016年AlphaGo引发全球AI热潮,资本涌入,它们被并称为“AI四小龙”。2017年后进入高速发展期,商汤上市市值破2000亿港元,旷视在安防领域占据重要份额,依图在医疗影像和智慧城市取得突破,云从成功科创板上市。然而,随着OpenAI的出现,以自然语言处理为主的新技术成为AI主流,四小龙面临商业化难题,高研发投入下亏损不断增加,转型迫在眉睫。

根据EpochAI的研究报告,到2028年训练大语言模型可能面临无文本可用的局面,此时从计算机视觉转做大语言模型并非明智之举。不过,有着视觉基因的四小龙仍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它们不约而同地押注多模态大模型。

商汤科技自2018年开始建设智算中心,2022年建成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其SenseCoreAI大装置积累了超600种预训练模型,支持千亿级参数模型训练。4月10日,商汤发布“日日新V6”大模型,多模态能力对标国际水平,数理分析超越GPT -4o。该模型支持多模态的原生融合,通过跨模态桥接技术,实现不同模态数据的联合编码,避免多任务训练中的“跷跷板效应”。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指出,多模态能补充互联网文本数据的不足。去年商汤生成式AI业务收入达24亿元,占总收入的63.7%,同比涨幅超100%。

依图科技与华为联合推出昇腾大模型一体机,降低硬件成本50%,在南京“城市之眼”项目中,算力密度达英伟达H100的95%,采购成本仅为1/5。依图联合创始人林晨曦表示,公司专注做以视觉为中心的多模态模型,即空间智能,且公司已实现盈利,有了商业化的初步基础。

云从科技基于昇腾芯片,与华为联合推出从容大模型训推一体机,支持千亿级参数模型训练,还构建了混合模型云服务,支持自有和第三方模型。

旷视科技在算力上缺乏优势,选择通过算法优化减少对硬件的依赖,转向智能辅助驾驶的纯视觉方案。旷视创始人印奇空降成为千里科技董事长,与吉利共同推出覆盖全系车型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