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主动公开算法,回应争议:3月30日,“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上线,披露平台推荐信息的算法原理与计算公式。4月15日,抖音邀请用户和媒体参加开放日活动,由算法工程师详细解读算法原理。这一系列举措,是抖音面对算法争议,主动与外界积极互动的表现。
算法的兴衰与社会争议:算法初期形象正面,曾助力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崛起,代表着信息高效推送、用户体验优化等。但随着发展,《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引发关注,人从算法服务主体变为客体。此后,信息茧房、诱导沉迷、大数据杀熟等争议不断,算法在舆论中被围剿。
监管行动与算法宿命:2022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相关规定。今年,四部门联合开展针对网络平台算法的专项治理行动。算法的发展常先于监管,引发争议后监管介入,新的技术又会突破规则,人类社会也因此加速前行。
公众对算法的复杂态度:据《人民日报》报道,超70%受访者受算法推荐困扰,超60%认为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多数用户担忧算法泄露隐私。然而,公众也存在让算法“背锅”的倾向,算法有被污名化的趋势。
算法的正面潜力与平台责任:“信息茧房”并非算法时代特有,未来打破它或许要借助算法。部分对算法的质疑源于利益,比如主播和外卖骑手,平台有义务公开更透明的“流量密码”。
算法纠纷解决之道与未来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强调算法应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算法透明可消除误解、维系权利平等。算法技术持续进化,监管需不断完善,公众监督也不可少,以确保算法技术向善发展。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