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迎来“四超”时代,中国如何把握科技变革新机遇

AI快讯3周前发布 niko
0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硬科技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回首近十年,中国科技成就斐然,新能源汽车、光伏、高铁、5G通信等技术引领全球,让中国在全球竞合中更具底气。当下,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之中,此次科技革命呈现出“四超”特点,即超微观、超宏观、超复杂、超极端。

通过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历史,可总结出“知识-经济-社会”模型,在此基础上,2022年又得出关于大国崛起的“科技(知识系统)→产业(经济系统)→国家(社会系统)”模型。这一模型有助于理解科技对产业、国家乃至文明秩序的影响。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大国崛起紧密相连。一个国家从弱到强再到面临新挑战,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近年来,美国硅谷兴起“技术加速主义”热潮,其中“有效加速主义”将“推动技术奇点到来”作为核心目标。可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软硬实力,才能赢得未来。中国的发展依赖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突破,这些聚焦于物质、信息、能量、空间和生命五个关键方向。

超微观领域追求“小到极致的突破”,如芯片技术达到纳米级别,量子领域的“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生命科技领域的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物质领域的原子制造等,都体现了超微观特点,且面临较高技术要求。

超宏观领域中,航天领域是典型代表。中国在航天领域成就显著,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需超强运载能力、精密航天器设计和可控成本,系统复杂,一个小零件故障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此外,“小生命”同样复杂,生命体中的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多样,脑科学、生成式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等也面临诸多挑战。

超极端环境 方面,“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但实现它需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进行,要攻克等离子体约束、超导磁体等关键技术。空间领域的超高速交通工具和深空探索,也面临高温、真空、高能粒子辐射、超低温等极端环境挑战。并且,各领域技术将深度融合,催生出创新成果,重塑社会发展格局。中国需投入力量创造生态,推动技术发展。

超微观、超宏观、超复杂、超极端”这类尖端科技从研发到应用耗时漫长,且需要大量资金,国家应提供支持。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加大,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和基础研究经费均有增长。科技创新不仅是国家战略,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普通大众要摒弃急功近利心态,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要有长远眼光,资本市场要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构建完善的金融制度,如打造科技金融的“郑国渠”体系,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在全球经济和社会秩序发展的关键节点,新技术突破与应用是核心力量,全球携手科技创新,将开创美好未来。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