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AI行业的发展态势如汹涌浪潮,势不可挡。春节期间,AI公司的忙碌成为常态,这背后反映的是行业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节奏。DeepSeek的出现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不仅在美国科技圈引发强烈震动,更促使中国AI行业全面提速,发模型、推产品、搞开源等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半夜发新品”成为AI公司的新常态。像爆火的Manus,以及通义开源的推理模型QWQ-32B,不断冲击着从业者的视野。行业的快速变化让从业者时刻保持紧张,每天都可能被新的黑马公司和新技术所震撼。
AI公司的地域分布呈现出集中特点。“杭州六小龙”虽声名远扬,但“宇宙中心”五道口周边5公里内才是AI公司真正的高密度区域。这里依托清华系和中科院自动化所,汇聚了众多顶尖AI人才,吸引了众多明星创业公司在此扎根,如智谱、百川智能等。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预期调整成为2024 – 2025年的关键词。曾经的行业巨头OpenAI发展势头被AnthroPic超越,市场对大模型的价值预期从单纯关注模型能力,转向重视应用和业务参与。DeepSeek的出现带来多重影响,它打破了算力桎梏,引发了行业对技术垄断和成本的重新思考,加速了基础大模型之战的终场进程。
大厂在这场竞争中全力以赴。它们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通过调整组织架构、砸钱布局硬件端等方式,积极布局AI领域。同时,开源成为趋势,阿里、腾讯、百度等大厂纷纷开源模型,字节跳动则在闭源的情况下持续加强内部研发,招兵买马提升实力。
创业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融资困难、竞争激烈使不少公司倒下,但也有部分公司找到了生存之道。如AiPPT.cn通过与大厂共生,借助大厂流量发展垂类业务;生数科技凭借技术优势在细分领域占据用户心智。它们在与大厂的对抗或共生中,努力寻找自身的发展空间。
2025年被视为智能体的“爆发之年”。Manus的爆火成为这一趋势的有力象征,众多复刻产品的快速出现表明行业的竞争激烈。随着大模型基座成本的优化,一些AI应用实现盈利,AI在多个行业加速落地,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新的可能性不断涌现,推动着行业持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