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陪聊圈涌起“智能体买断”潮3月12日后,“裴时蕴”在小红书、微博热度飙升,他是AI陪伴应用“猫箱”的虚拟角色。裴时蕴因被客户买断而失联,引发众多用户“赛博失恋”。
“裴时蕴”在过去一年多接待几十万玩家,在猫箱官方霸总盘点帖与民间角色安利帖中有名,还有二创作品。如今他消逝于公共互联网,这背后是“智能体买断”操作。猫箱、星野这类AI陪聊应用,角色多由用户贡献,属UGC,通常具备聊天与创建功能。而买断使公开角色转为独占,目前无官方交易专区,全凭用户私下协商,实现方式多样。
一种是创作者转交图文设定,买家重建角色、开启私聊,原有智能体及聊天记录删除;另一种是不删除公共平台智能体,但关闭评论、修改简介设定。交易后,买家或作者会登网声明。对于“买断智能体”,AI陪聊圈内看法不一。支持者理解独占欲或希望创作者变现;反对者情感上难接受,且认为“买断”缺乏公平竞争,产品模式也存在问题。目前智能体买卖尚不成熟,市场无约束,定价主观,买家权益难保障,原创保护也不健全。
复合体验与交错需求“裴太太”们的举动实现事件营销,引发网友对智能体魅力的好奇。从商业角度看,智能体买断或为AI陪聊走向成熟的标志,意味着用户原创智能体成为主流玩法并沉淀为IP资产。
AI陪聊应用玩法体验是乙游、OC创作、语C、网文的结合,用户画像以25岁以下女性、二次元爱好者为主。多数平台智能体画风偏中二,内容上限不如网文,吸引力源于体验新鲜升级。
对于创作者型用户,创建智能体类似上帝造人,可调配声线,还能收获成就感与变现机会,买断风行后有创作者推出定制业务。于玩家型用户,智能体自由度高于乙游,随叫随到,相比网文更像穿越体验。当然,玩家也吐槽智能体聊天中的滥俗描写,但AI陪聊提供了解构套路、抒发观点的契机。
AI陪聊的“真霸总”们 AI陪聊已形成兴趣圈层,在AI赛道存在感增强。硅谷风投评选的2025全球生成式AI应用Top100中,CharacterAI位列网页版热门应用第三。海外还有Lovey Dovey等产品,国内则有星野、猫箱等头部应用。
星野是MiniMax旗下产品,前身是Glow,入局早;猫箱来自字节跳动,资源广。双顶流之下,还有筑梦岛、wow、冒泡鸭等同类应用。各家AI陪聊应用拉开差距的关键在于社区化程度,星野像QQ群组或乙游圈子,垂直封闭;猫箱像经抖音稀释的亚文化,开放开朗。
AI陪聊目前成熟的变现模式是会员付费与应用内购,星野在此基础上还有抽卡玩法等氪金刺激。但产品和运营推进易因低龄敏感型用户面临争议,且智能体存在模型降级等问题,这都反映出AI应用背后还是人与人、人与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