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国机器人第一城”的崛起之路

未分类1个月前发布 niko
0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深圳,无疑是“中国机器人第一城”。众多创新成果与产业优势在此汇聚,见证着这座城市在机器人领域的卓越成就。

2025年2月23日,深圳南山,名为PM01的机器人完成了全球人形机器人的第一个前空翻。这一创举的背后,是其配备的先进软硬件方案。全身24个自由度与新增颈部自由度,让动态表现更贴近人类;腰部320度自由旋转电机等配置,提升了灵活性与爆发性;自适应行走算法等则保障落地稳定。令人惊叹的是,做出PM01的深圳众擎机器人公司成立不到16个月,从图纸到空翻仅用两个月。

同样在2月,深圳野生动物园入口出现的“π”外骨骼机器人,重量仅1.8公斤,配备可更换电池,为游客提供助力。深圳肯綮科技历经十年、100代产品的研发,让外骨骼机器人重量大幅减轻。

智能机器人领域,深圳同样成绩斐然。乒乓球亚洲杯颁奖现场和深圳市政协会议上,“夸父”机器人的精彩表现令人瞩目,它出自深圳乐聚机器人公司。而深圳优必选科技的WalkerS1机器人在极氪汽车5G工厂,凭借负载辨识等技术,实现了高效协作,在分拣装配等任务中表现出色。优艾智合科技的机器人“搬运工”和“巡检员”也在各自岗位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其完善的产业链。7家深圳企业跻身摩根士丹利机器人百强榜单,涵盖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所有环节,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服务,形成了“深圳链条”。早年华强北的“两小时配套圈”传奇,如今演变成“上午下单,下午送达”的机器人新故事,本地化率最高可达60%。优艾智合科技就深刻体会到了“深圳链条”的威力,从概念到样机仅用14天。

同时,深圳拥有丰富的开放场景,从比亚迪工厂到盐田港等,各类场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测试环境。深圳市政府更是计划在2025年再开放100个应用场景。

深圳在“机器人第一城”的竞争中,不仅有“深圳速度”,更有“深圳厚度”。其构建了全链路硬件产业,众多明星企业走“硬件驱动”“产业协同”之路。“深圳厚度”源于十多年前的产业种子,如“登峰计划”,以及对企业的持续扶持。

如今,深圳连续发布两大行动计划,目标明确,并配套资金资助和专项政策。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深圳用“第一”诠释着速度与厚度,未来值得期待。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