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朋友的交流中,深度思考模型的作用引发热议。不少企业接入该模型,可有人质疑其与普通模型并无明显差异。实际上,深度思考模型有着独特价值。
深度思考模型与传统AI模型有着显著区别。传统AI模型如DeepSeekV3、Kimi类似速记员,能快速检索知识库信息,但深度分析能力不足。而深度思考模型如阿里QwQ、Kimi的K1.5则像“战略顾问”,具备拆解复杂问题、模拟思维链的能力。
以生活场景为例,面对奶奶询问红烧肉放糖量,DeepSeekV3模型可能直接回答50克及两片姜去腥,如同点读机给出答案。深度思考模型则会建议用蜂蜜替代白糖改良口感,并提醒注意火候,这种回答更具大厨的思考方式。
再看知识问答,问《静夜思》作者,传统DeepSeek V3秒答李白。深度思考模型如DeepSeekR1、K1.5不仅会指出作者,还会阐述诗中情感及创作背景,展现多维度推理,这是与传统模型的本质区别。
在问题拆解能力上,二者差异明显。传统模型面对“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问题,回答如“多读书、多写作、多练习、学习语法”,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感。深度思考模型则会从内容、规划、表达和改进等多个角度详细解答,还可能进一步询问题材并给出贴心建议。
那么何时使用深度思考模型呢?当面对复杂问题需深度分析、创造性或策略性思考,尤其是信息需求不明确时,深度思考模型更为合适。比如准备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分享内容,深度思考模型就能通过多轮对话提供框架。
创作中,深度思考模型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当作者思考局限时,借助它可从不同角度提供清晰视角,丰富文章内容,避免思维局限。
不过,使用深度思考模型也会遇到问题。部分人吐槽其深度思考有时过于发散,让人觉得“瞎琢磨”。比如询问“如何完成KPi”,分析过于全面却缺乏实用性。
解决这一问题,可在任务中给模型设定明确框架。分析公司财报或市场营销策略时,引入波特五力模型、5W2H分析法等专业框架,模型就能基于框架准确分析关键因素,提供深入洞察。
明确限定条件引导深度思考,是深度思考模型的高阶用法,不仅能让AI成为顾问,还能提升个人思考广度和深度。正如DeepSeek首席科学家所言,人类竞争力正从更快思考转向更好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