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腾讯、百度、阿里、字节等大厂正面临是否接入DeepSeek的抉择。这一决策在众多园区引发讨论,随后很快传导至用户层面。2月以来,各大厂纷纷有动作,2月15日微信内测“AI搜索”接入DeepSeek-R1;2月16日晚间百度搜索官宣接入;更早前,阿里钉钉、字节跳动火山引擎、京东云等也陆续接入相关模型。
深入分析大厂接入DeepSeek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腾讯作为全线接入的代表,2月15日晚间微信“AI搜索”内测,“深度思考”模式由DeepSeek-R1提供支持;16日QQ浏览器接入;17日腾讯文档接入;13日腾讯自研AI助手“腾讯元宝”也接入DeepSeek-R1,这一选择优化了用户体验,但对自研混元大模型也带来挑战。
百度、阿里主要在主营业务侧产品接入。百度文小言仅用DeepSeek-R1优化“拍照解题功能”,目前可供切换的对话模型中无DeepSeek-R1选项。而2月16日晚间百度搜索官宣将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最新深度搜索功能,18日零点正式完成接入。阿里通义APP尚未接入,但其旗下钉钉、1688等业务侧产品已接入或宣布将接入。
字节跳动在接入DeepSeek上较为“保守”,截至2月17日,仅有火山引擎及其旗下产品和飞书官宣上线相关模型,且飞书入口较隐蔽。不过这或许体现了字节对自身自研模型的自信,未来有望让自研模型达到类似水平。
需要明确的是,接入DeepSeek并不意味着All inDeepSeek。腾讯接入是基于当下用户需求;阿里和百度希望兼顾产品服务与自研大模型发展;字节则释放出对自研模型的信心。大厂之外,月之暗面也有类似选择。而DeepSeek对于大厂接入持开放态度,大厂接入分担了服务器压力。未来,大模型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值得期待。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