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是否应继续大规模投资算力的讨论热烈。中国AI创业公司DeepSeek的出现,让投资者对大规模算力投资产生担忧。2023年起,中美科技公司意识到大模型发展需充足算力与资金支持,英伟达成为算力投资的最大受益者。然而,2025年初DeepSeek提出新路径,其称以较低成本和少量芯片训练出高性能模型,挑战了传统堆砌算力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美国四家科技巨头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的态度引人关注。至少目前,它们仍坚持“大力出奇迹”,持续大规模投入算力。数据显示,2024年这四家公司资本支出均达历史最高点,2025年虽增速略有回落,但仍将高速增长。
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高度依赖算力,大型科技公司大部分资本支出用于此。微软管理层表示,其算力投资多为长期资产,支撑未来商业变现。亚马逊2025年资本支出将超1000亿美元用于算力,谷歌预计投入750亿美元,Meta计划大幅增加AI算力部署,资本支出600亿- 650亿美元。
尽管投资者对美国科技四巨头算力资本支出回报率存疑,但这几家公司仍乐观投入。一方面,它们“钱袋子”充裕,净利润和现金流支撑投资,且秉持“宁可多投不可错过”心态。另一方面,短期算力投资对利润影响不大,可通过多种手段调节利润率。此外,微软、亚马逊、谷歌的“云+ AI”业务已获实际回报,刺激了进一步的算力投资。
然而,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的高强度算力投资难以持续。过去美国科技公司经历多轮算力投资高峰,高强度投资最终影响企业利润。2024年它们资本支出增长高峰后,2025年增速已放缓。微软最早启动本轮投资,可能最早调整,预计2026年后亚马逊、谷歌、Meta的算力投资也将逐步放缓。
这对中国科技公司有重要参考价值。2024年下半年国内出现算力过剩担忧,一些从业者观望。但中国企业不能随意缩减算力投资,长期看AI应用落地需要更多算力,且美国对中国芯片出口管制短期难取消,中国需储备算力以应对未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