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巴黎举行了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为给峰会造势,法国总统马克龙采用了人工智能生成的伪造视频,该视频在社交媒体流传,马克龙也承认其在一些圈子流行起来。这一举动足以看出法国对AI的重视。

在峰会开幕式上,有“AI教母”之称的斯坦福教授李飞飞博士受邀发表开幕演讲。她从五亿年前生命感知能力的进化讲起,展现了AI发展的宏大脉络,期间提到今年热门的“智能体”,以及她目前主要研究的“空间智能”与“具身智能”领域。
李飞飞先回溯到五亿年前,当时视觉概念尚不存在,随着时间推移,简单生物从被动感知世界,到神经系统进化,视觉从“看”变为“理解”,最终催生智慧。20世纪中叶,艾伦·图灵思考赋予机器认知能力,受其启发,早期计算机科学家创造了人工智能术语,并在1956年达特茅斯研讨会上进行探讨。虽当时过于乐观,但如今AI确实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李飞飞表示,现代人工智能时代是感知算法、数据与算力三项技术进展交汇的成果。感知算法研究使我们创造出强大机器;认知科学启示了数据“规模”的重要性,李飞飞实验室发起Imagenet项目,提出数据是让神经网络“活起来”的关键,开启利用海量数据推动AI进步的趋势,这成为AI“规模定律”的一部分。而强大计算能力也不可或缺,从冯·诺依曼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理论,到电子游戏推动GPU爆发式增长,为AI利用大数据提供了支持。

2012年,李飞飞实验室在ImageNet挑战赛上结合算法、数据和计算,改变了AI领域。如今,大型语言模型将AI三大要素推向极致,采用“Transformer”架构,依靠海量数据和强大芯片运行,使机器能力大幅提升,能实现多种复杂任务。不仅如此,大型语言模型朝着“主动性”发展,学会分解任务、规划目标,人们将具备此能力的AI称作“智能体”。
李飞飞认为,AI正从“被动感知”迈向“主动行动”阶段,在她的研究领域,AI逐渐具备“创造、理解、推理和交互”能力,与人和环境相互作用,她将此称为“空间智能”和“具身智能”。例如看到一张图片,视觉智能可识别物品,但从“观察”到“行动”存在巨大差别,这体现了AI从观察者到执行者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也让社会在引导AI发展方向时承担更重大责任。

在多年探索中,“以人为本的AI(Human-CenteredAI)”理念贯穿李飞飞的研究,它包含尊严、能动性和社区三个核心价值。在尊严方面,以帮助严重瘫痪患者为例,通过AI算法,机械手臂能在患者“意念”控制下完成烹饪动作,重获自主与尊严;能动性上,李飞飞实验室探索让AI增强人类能力,AI与人类技能互补;社区层面,AI面临选择,应助力构建健康包容社区,如为阅读障碍大学生和儿童语言治疗提供帮助。

最后,李飞飞对AI治理提出看法。她认为要基于科学进行治理,用科学方法评估AI能力与局限,制定精准政策;采取务实态度,关注应用场景,防范不良后果;构建健康AI生态系统,让多方参与。她担忧关键资源集中在少数公司会带来诸多问题,并提出新挑战:创造向善的AI力量,共同构建以人为本的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