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消息,国产处理器芯片研发商超睿科技,近期成功完成A1轮融资,融资金额达亿元级别。本轮融资由洪泰基金领投,龙鼎投资、三合资本等机构跟投,深蓝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次所筹资金将重点投入到高性能CPU产品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中。
超睿科技于2021年正式成立,其核心团队早在2019年便已组建,一直专注于基于RISC-V架构的高性能CPU开发。公司核心业务涵盖高性能处理器核IP、高性能CPU以及相关SoC芯片的设计开发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边缘计算、物联网、工业控制、云计算等信创产业领域。
CPU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和执行系统指令,是现代电子信息系统的基础。长期以来,高端处理器市场被英特尔、AMD、高通等美国公司占据。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出口管制规定,限制中国公司购买先进的CPU和GPU,且ARM架构所属公司对国产CPU厂商高性能处理器核IP授权有限制,至今尚无国内公司官宣获得ARMv9指令集架构授权。
基于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的需求,2019年工信部推动信创产业发展,带动国产CPU厂商技术和市场规模提升。以通信领域为例,国产CPU服务器在运营商采购中的占比显著提高。超睿科技CEO施军预估,未来几年国产CPU销售额有望增长至300亿规模。
在CPU研发中,指令集架构(ISA)至关重要,其设计直接影响CPU的性能、能耗及软件生态兼容性。当前,市场主流的三大CPU架构为X86、ARM和RISC-V。《2024-2026年中国信创硬件产业发展建议报告》显示,国产CPU技术路线主要选择X86和ARM架构。

三种主流CPU架构对比
超睿科技CTO蒋江表示,X86架构存在历史包袱重、功耗高问题,ARM架构授权费用高昂且后续版本授权困难。超睿科技选择基于开放的RISC-V指令集架构标准自研CPU,能保证研发自主可控并与国际主流软件生态一致,为国产CPU提供了理想技术路线。
超睿科技CEO施军透露,公司第一代RISC-V处理器核的SPECint2006实测值超10分/GHz,性能领先。2025年Q1还将发布流片成功的多核高性能桌面级CPU产品。
技术储备上,超睿科技总部位于上海张江,在长沙和无锡设有研发中心。团队核心成员均有超20年CPU研发经验。CEO施军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曾参与国家级超算系统项目研发;CTO蒋江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参与过多代国产高性能CPU重点项目研发并担任过行业头部公司首席架构师。
投资人对超睿科技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洪泰基金董事总经理王远博称,超睿科技技术团队优秀,产品性能可对标国际高端产品,商业化处于行业前列;龙鼎投资合伙人刘立哲表示,RISC-V架构应用拓展,超睿科技满足技术领先和场景落地要求;三合资本创始合伙人郝旭东指出,超睿科技凭借指令集架构优化率先实现高性能多核芯片量产落地,底层技术投入构筑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