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创始人吕义雄在工作群中的用人策略引发广泛关注。其表示要用AI替代大部分人,仅保留少量能运用AI的人员,如法务、客服、新品创新中心等部门都有相应淘汰比例。此言论虽经吕义雄解释并非裁员,但截图真实性未否认。
AI替代人员现象并非个例。不少企业已因AI实施裁员举措。例如,有上市公司老板在看到接入DeepSeek程序的测试结果后,打算淘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程序员。在欧美国家,因AI导致的裁员新闻屡见不鲜。Salesforce创始人称2025年不再招聘软件工程师,该公司推出的Agentforce人工智能平台已投入应用,且提高了生产力。OpenAI创始人也认为人工智能代理将改变公司产出。

客服岗位是受AI冲击首当其冲的职业。全球最大分期购物公司Klarna自2023年与OpenAI合作创建智能客服后,大量客服工作被机器人接管,效率显著提升,这也导致Klarna冻结招聘并计划裁员。此外,亚马逊、Charter等公司也纷纷对客服岗位进行裁员。高盛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在多个领域影响大量工作岗位。

对于AI导致的裁员浪潮,KlarnaCEO认为剩余员工可获更高收入,但该观点缺乏说服力。实际上,AI在取代部分岗位的同时也创造了新岗位,如人工智能训练师。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技术将创造一定数量新职位,但新岗位数量及被取代员工能否胜任新岗位是关键问题。
AI的影响在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平均线以下群体中更为明显。以客服行业为例,曾经在印度、东南亚等地区兴盛的呼叫中心岗位,如今正被人工智能大量替代。牛津经济研究院和思科研究估计,到2028年,数字自动化将使菲律宾众多工作岗位消失。此外,程序员、文案、设计等广泛职位也面临AI的威胁。
新技术对旧岗位的替代并非新问题,但AI的快速发展和大面积替代与以往不同。过去技术变革过程缓慢,市场和社会有时间消化就业冲击,而AI发展迅猛,多数人unprepared。不过,我们不应否认AI的发展,而是要在拥抱技术的同时,关注那些在技术变革中被牺牲的人,追求科技向善,让社会给弱者以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