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下,虎嗅内部关于AI写作的分享值得关注。有观点认为,AI完全可以替代所有商业媒体的写作,包括36氪、虎嗅、晚点等商业媒体,运用AI写作能提高文字工作效率2到3倍,且AI文笔更好、更具逻辑、写作速度更快。
然而,我们需要重新认识AI。AI本质是一个概率模型,虽擅长执行、文笔与逻辑佳,但它没有自我意识,无法产生真正原创的想法,只是在预测字与字之间的概率关系。例如,晚点采访何小鹏的文章里,何小鹏讲的话,任何AI都不可能完整原创出来,人有原创想法,这是人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与AI的关系亟待转变。常见误区是一些人认为用了AI就能大幅裁员,实则不然。使用AI简单,但要让其发挥最大作用,替代写作并提高效率,需要工程化写作技巧,关键在于将AI融入工作流。人不应与AI比拼写作速度、文笔和逻辑,人是方法、目的和领导者,AI只是执行工具,人应提供观点创意并决策,让AI提升效率。
对于内容创作者,AI不仅未取代,反而是助力。新人作者也能借助AI,将精力投入原创思考。那么,如何将AI融入工作流?直接让AI改写文档或按要求写作往往效果不佳,因为AI不具备原创想法,不能真正理解需求。把AI融入工作流要围绕避免其幻觉、准确执行想法展开。

AI写作有其核心原则:先写提纲,再写全文。对于熟悉的议题,可口述想法让AI生成提纲;不熟悉的则需喂资料、提问,确定理解关键概念后再让AI写提纲。生成提纲后要检查是否准确,满足需求后再让AI根据提纲写作。
分段写作也很重要。多数AI写长文幻觉严重,以商业媒体3000字文章为例,有提纲后让AI分别写开头、中间、结尾,每部分完成后提出具体指令。要知道,无法用AI写出超越自己认知范围的东西。核对AI的错误可让其根据资料核对数据和表述。
网上的prompt模板并非关键,不同模型需求不同,以DeepSeek为代表的推理模型流行后,旧模板可能削弱其能力。重要的是将AI融入工作流,形成自己的prompt,甚至建立prompt库。模型选择上,不推荐单一使用DeepSeek,日常可选用Claude、ChatGPT或谷歌Gemini,特别是Gemini2.0 thinking。还有像DeepClaude这样的开源项目,综合了DeepSeek推理能力和Claude执行能力。
在AI时代,内容创作者要重新定位价值。战略上蔑视AI,认识其局限性,相信人的原创能力;战术上重视AI,因其执行能力强大。AI会加剧内容创作马太效应,创作者核心竞争力在于选题、情绪和独家案例。
AI让智力工业化,内容本身重要性降低,内容的容器,如品牌、媒体或平台变得更关键。创作者面临选择,是待在传统模式,还是接入AI设计智力容器。就像电力使工业生产变革,AI正推动内容创作迈向智力工厂,设计能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智力容器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