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2025腾讯科技向善创新节T-WEEK”正式播出。本次创新节以“拟合”为主题,设有近二十场主题演讲与圆桌论坛。趣城工作室创始人张宇星、“数字生命卡兹克”主理人卡兹克围绕“AI洪流下的生命力”展开圆桌讨论,探讨AI时代的焦虑与化解之道。
主持人袁晓辉指出,当下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对社会影响深远,人们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焦虑。她询问两位嘉宾面对生成式AI浪潮是否有焦虑。张宇星表示自己在获取和整理英文资料方面使用AI,未感到焦虑,但他注意到设计、艺术、城市规划设计等领域的人存在整体性焦虑,他将AI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焦虑称为结构性焦虑。
卡兹克称自己有两种焦虑。一是专业上,因《流浪地球3》AI预告片爆火后,面对与能力不匹配的名声感到焦虑,后与自己和解;二是作为博主、媒体人,在内容生产上因信息冲击大而焦虑。袁晓辉提到不确定性在城市发展中一直存在,询问张宇星对不确定性的见解。张宇星认为建筑师与科幻相反,建筑行业依赖成熟技术,而AI等新技术带来不确定性,建筑师面临矛盾,也面临新的身份选择,如转型进入数字领域。
谈及AI与传统产业融合,卡兹克以父亲纺织厂改造为例,说明AI辅助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情况,同时指出生成式AI因不确定性难以进入工业流程,各行业应用AI需考虑容错率。袁晓辉表示AI应用多年,各行各业都在接受AI实现转型,从业者需学习提升。张宇星认为AI具有强大潜力,体现在提高准确率、探索物理世界原理、提供不确定性等方面。
在情感陪伴方面,袁晓辉分享与AI交流写脚本的体验,卡兹克表示自己较少使用AI情感陪伴,因个人获取能量方式不同,但承认很多人需要AI陪伴来缓解焦虑。张宇星讲述女儿通过AI与毛绒玩具互动完成心理疏导的事例,认为AI未来更重要的是创造力陪伴。
卡兹克提到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生命力分配不均和不平权现象,袁晓辉表示需制度保障科技进步红利的共享。张宇星以《星球大战》中的“原力”概念为切入点,认为原力是个体独立存在的创造性,可通过艺术唤醒,未来人们应兼具艺术家和其他职业身份。卡兹克认同原力与快乐相关,认为AI能帮助人们追求精神诉求,同时提出应将AI定位为“类人”工具以减轻焦虑。
最后,张宇星建议研究AI哲学,认为AI具有哲学意义,其终极价值在于哲学层面,个体快乐在于回归原力,社会应探讨AI与人类系统的共同哲学问题。卡兹克表示受启发,提到游戏设计中的“Aha时刻”与原力来源相同,强调终身学习和对世界保持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