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DeepSeek引发广泛关注,在远离大城市的县城,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杭州企业成为饭桌上的热门话题。在短视频等信息的冲击下,社交媒体兴起“教老家父母学用DeepSeek”的潮流,这些年轻人自称“赛博孝子”。然而,他们惊讶地发现,父母手机里已安装了豆包、即梦等众多AI应用,不少长辈还熟练掌握了AI绘图等玩法。
随着AI逐步走向应用和落地,广袤的下沉市场正经历重塑与变革。由chatGPT引发的大模型热潮进入第三年,AI成为县城“银发人群”的新伙伴。AI产品经理yoyo发现,父母不仅对AI圈动态十分了解,还主动学习专业术语。今年春节,当她教长辈使用DeepSeek时,发现他们已是多个AI应用的深度用户。大厂程序员桃子也发现,父亲钓鱼时已不再使用百度搜索,转而使用Kimi。

AI应用能在银发人群中下沉,一方面是因为其功能和交互不断进化,字节豆包、腾讯元宝等推出的语音提问、自动朗读等功能,降低了使用门槛;另一方面,AI满足了部分中老年人的情感陪伴需求,一些“银发人群”通过AI制作回忆录、换装图片或视频,获得情绪价值。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银发人群月活用户达3.29亿,人均月使用时长129小时,触网广度和深度持续攀升,老年大学和线上平台开设的AI课程也加速了AI普及。

在县城,AI创业也在兴起。与明星创企不同,县城的AI创业者更关注刚需生意。2023年底,山东某四线城市的明仔成立了AI写真馆。他原本从事结婚摄影,接触AI绘图后将其作为副业,后来发现AI融入婚纱摄影深受好评,便成立了AI写真馆。AI写真不仅新颖,价格还比普通照相馆低,有效拓宽了客源。此外,与教育强相关的AI自习室也成为热门风口,江苏扬州某县城不到两年内诞生近10家AI智能自习室,抓住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尽管县城有流量、用户规模和刚需生意机会,但AI发展并非一帆风顺。yoyo提到,家乡县城有中老年人因沉迷AI视频陷入“新型骗局”。AI应用推广早期的强运营激励政策也引发争议。县城AI创业同样没有造富神话,明仔深知在县城做的是口碑和回头客生意。AI自习室也在经历洗牌与内卷,部分只是“卖机器的托儿所”。AI在下沉市场的渗透和普及仍在加速,虽有机会,但也需深入理解用户场景,探索适合本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