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知名机器人企业Figure与OpenAI的合作关系宣告结束。Figure创始人兼CEO BrettAdcock在X平台发文,称公司因在端到端机器人AI上取得重大突破,决定终止与OpenAI合作,转而全力开发自有AI系统,并将在30天内展示前所未有的人形机器人技术。
此前,OpenAI是Figure的长期投资者。去年2月,Figure获得来自OpenAI、英伟达、微软和杰夫·贝索斯的6.75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26亿美元。随后,Figure凭借整合GPT-4打造的Figure01和Figure 02两款机器人声名大噪,其中Figure 01能与人自然交流、完成家务,Figure 02号称“地表最强AI硬件”,还进驻宝马工厂工作。
对于此次“分手”,外界看法不一。有评论认为Figure可能仍会依赖NVIDIA的Jetson平台,也有人猜测是受DeepSeek冲击,其强大的开源技术和高性价比更具吸引力。BrettAdcock回应称,合作问题在于技术整合,OpenAI虽智能模型强大,但对将技术引入机器人等物理对象关注不足。他指出,为实现大规模具身智能,Figure需开发专注特定硬件的端到端AI模型,走完全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也在规划人形机器人业务。上周五,OpenAI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商标申请,计划开发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一系列硬件产品。其招聘动态也显示在重启机器人项目,采取全栈式开发策略,这与Figure的思路不谋而合。双方的分道扬镳,或许是基于“技术整合”考量,也可能是利益分歧和主导权之争。
实际上,“与OpenAI分道扬镳”在科技圈并不罕见。微软作为OpenAI的最大投资者,近年来也与其渐行渐远。随着ChatGPT爆红,双方在计算资源、AGI条款、权限分配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出现问题。而OpenAI已与软银展开深度合作。
回到Figure,当Adcock宣称将在30天内展示“惊艳”的机器人AI技术时,网友并不买账,有人认为这只是“酷炫demo秀”,也有人猜测是OpenAI想离开Figure。在商业现实面前,合作与竞争的背后,都是利益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