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框架Django的联合创造者、英国程序员SimonWillison,走出固有领域,对未来AI发展趋势做出大胆预测。在近日的播客及后续博客文章中,他阐述了对未来1、3、6年不同阶段AI发展的见解及可能结果。
一年内,除编程和科研智能体外,其他智能体落地困难。Simon认为2025年智能体虽会有更多炒作,但结果或令多数粉丝失望,大量资金可能浪费在智能体上。以“旅行智能体”为例,因其需让LLM做重要决策,而LLM不可靠且易受骗,当前可靠性问题难以解决,所以“旅行智能体”难以成功。
不过,编程助手和科研助手这两类智能体被证明可行。编程助手让LLM写代码、执行并修改,OpenAI、Claude等都有类似功能。科研助手能多次搜索、整合信息,如GoogleGemini的Deep Research工具,能根据用户问题制定计划、搜索网站并整合报告,挖掘出大量细节。
三年后,Simon预测有人将凭借生成式AI工具辅助的调查报道获得普利策奖。他开源的Datasette工具套件不断增加AI功能,期望用于获奖报道。虽然LLM与新闻业结合有挑战,但在结构化数据提取和编程辅助方面有优势。同时,他预计州级或国际层面将出台更多有执行力的隐私法规,AI行业将从立法中受益。
六年后,Simon做出两个对立预测。乐观来看,人类将利用AI创作出伟大艺术作品,使用GenAI工具的电影可能获奥斯卡奖。悲观的是,如果AGI取代多数人类工作,可能带来糟糕经济后果和大规模社会动荡。Simon理想中的AI是增强人类能力的工具,能助力人类完成更宏伟工作。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