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反馈故障频发,智能手机AI功能究竟如何

AI快讯1个月前发布 niko
10 0

还未广泛推广时,一部分用户体验后已经想要放弃新技术。
最近,智能手机上的一项新技术正饱受争议——它的“总结”功能遭致了诸多投诉。指责声中包括一个事件:本来应该显示新闻摘要,结果错误地把新闻总结成消息,并错误地推送给了用户。
原本正常的事件,在“总结”里出现了莫名其妙的转变,例如,在某案件中的嫌疑人被错误描述为自杀了,另外一名刚被签发逮捕令的领导人直接被“总结”为已经被逮捕。这让用户开始感觉AI不仅仅是总结信息,更像在预测最后的结局。
在网络上,出现了如何关闭这项智能功能的指南。
而备受期待的AI技术在全球推广尚未展开的情况下,却出现了翻车的情况。在我国市场,突然有关科技公司讨论合作的消息独立涌现,除了知名互联网公司百度外,还有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企业。
眼见一年即将过去,似乎开始有些反复考量选择合作伙伴的状况。
1
智能手机AI到底造成了什么麻烦,导致用户想要彻底关闭?
问题出在了智能手机AI的“总结”功能上。“总结”功能本身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当人们一段时间没看手机时,解锁手机就发现消息通知成堆,很容易感到信息过载,导致无法从中快速扑捉到重要信息。
“总结”功能旨在帮助用户提取从iPhone收到的各种通知的精髓。例如,如果某个新闻应用程序推送了上百条更新给你,“总结”会选出最关键的新闻并总结展示,让你一瞥即知今天都有哪些大事;此外,像微信这样的通讯应用程序,有的朋友跟你分享梦境,而老板则需要你安排会议,“总结”功能会识别并展示那些需要优先处理的信息。
听起来很完美,对吧?
但那些第一批使用AI技术的iPhone用户已经开始抱怨,主要原因是“总结”功能带着顽疾“AI幻觉”,偶尔会出错。最近的一个重大失误是,它错误地总结了BBC的一条新闻,在推送的弹窗里说“某人用枪自杀”,而这个人正是被广泛报道的某巨额跨国保险公司CEO被当街射杀案件的嫌疑人,已经被逮捕,面临着一级谋杀的指控。
这个新闻人物备受关注,在智能摘要中“被自杀”,其实他还在世。而特别严重的是,根据智能摘要显示的方式,这个信息好像就是BBC推送的。BBC对此非常愤怒,并对苹果进行了投诉,反击就是发表一篇相关报道。
在报道中,BBC指出被错误总结的媒体不止他们一家,智能总结还曾在特定日期将《纽约时报》上三篇文章归为一个提醒,最终向用户显示了“某领导人被捕”的信息,而实际上当时只是国际刑事法院对其发出了逮捕令。这个事件仍在发酵中,已经有了相关组织呼吁苹果废除“总结”功能:“人工智能技术是概率机制,不能通过概率来决定事实。”苹果目前没有对此作出回应。
实际上,智能摘要之前就被用户发现错误,事情没有闹这么大,多半是好笑。有位用户的iPhone智能摘要总结了母亲发来的信息,显示:“试图自杀,但已恢复,并徒步旅行。”打开一看,母亲实际上说的是:“那次徒步差点要了我的命!”
将这份截图发给一个AI分析,AI和AI之间奇妙地产生了荒谬的局面。一些用户的家门口安装了摄像头,监控到人员时,相关的App会在手机上进行推送。
但iPhone的智能摘要要帮忙,多条推送被揉作一条,事情就变得奇怪了。深夜,用户被迷迷糊糊地打开手机,显示摄像头App的智能摘要:“有人在前门、后门和车道上。”再怎么迷糊也能被吓醒。
当然,也有用户心态好,特别喜欢这种带点“呆”的智能摘要:“喜欢智能手机的智能摘要功能,因为它把我原本不会读的无聊通知变成了一个等我去揭开的谜题。”还有用户发现,粗暴的总结,可以简洁地提取发出的信息重点:“对沟通不畅表示歉意;忙碌的生活;还没有准备好开始一段新关系。”人生因此变得高效。
2
笑是一回事,智能手机制造商看起来就笑不出来了。
从今年智能手机AI方面加速发展的情况来看,可以发现该公司的焦虑。2月,苹果解散了进行十年的造车项目,传闻中增加了对AI的投资。6月,智能手机AI在WWDC上首次亮相。10月,公司推出iOS的新版本,智能手机AI的第一组功能在一些区域上线。随后,公司推送iOS和iPadOS的新更新,为智能手机AI添加更多功能,并正式引入业界领先的AI对话模型。
对一向坚持完美主义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来说,没有大的动作可以落地得这样迅速。公司需要iPhone拥有更多的吸引顾客的地方,而AI是一条必要的道路。在智能手机AI首次亮相前的一个月,公司公布了财报,显示iPhone的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一项一度超过收入一半的核心硬件产品,现在却成了拖累收入的主要因素。
当10月的最新财报发布时,人们发现iPhone的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主管特别提到iPhone 16的初期销售趋势优于iPhone 15,且iOS最新版本的升级意愿是上一年度的两倍,而AI技术是主要的功臣。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本月,一位银行分析师发布了一份报告,根据对两个月份美国运营商手机销量的研究,到目前为止,iPhone 16的销售不如iPhone 15。智能手机AI是否真的刺激了iPhone的销售,这让情况变得暧昧。有一点是肯定的:公司依然对其寄予厚望。显然,“总结”所体现的问题,对公司来说是一个烦心事。
现在,已经有报告在指导iPhone用户如何关闭智能手机AI功能,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媒体,比如CNET,标题为《对AI不感兴趣吗?73%的智能用户知道你的感受。下面是关闭智能手机AI的方法》。这个标题中提到的比例是基于一项调查,73%的智能手机用户和87%的其他智能手机品牌用户认为,AI对手机体验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同一报告表示,不到一半的潜在智能手机购买者将AI作为一个重大考虑因素。而这些由“总结”功能所出现的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它们源于当前AI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即AI可能会产生错误的信息。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布的一份报告将AI产生的错误信息视为全球短期最大的威胁之一。
在8月,有人在Reddit上发布了一些智能手机AI的底层代码,并经一些媒体验证了其真实性。有趣的是,代码中很多部分是对AI极具鼓励性质的话语,比如“你是一个有用的邮件助手”,“你擅长总结信息”。更关键的是,有这么一条指令:“不创造幻觉,不编造事实信息”。显而易见,尽管AI技术厉害且强大,但它是否足够好?能否成为智能终端的“管家”?能否跳过“人类智慧”直接向用户发布内容?显然,既夸赞又严肃的警告并不总有效。
3
没关系,还有外援。根据智能手机制造商公开的文档,智能手机AI背后的构架实际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自主研究的端侧模型,这是一个拥有30亿参数的小模型;第二个层次是当用户需要更复杂的AI功能,并且同意使用时,智能手机AI可以调用一个外部模型的接口。目前智能手机制造商已经确定合作的是业内知名的外部合作商,旗下AI对话产品已经在智能手机上提供服务。
身处争议中的“总结”,正是自研模型驱动的功能之一。而已经可以使用智能手机AI的智能设备,在需要使用更复杂的AI功能,并且获得用户同意后,将会调用GPT接口。简而言之,用户现在可以在智能手机上触发对话产品。
在内部模型实现的功能出现问题之时,外援变得更加关键,至少不能再给智能手机AI添更多麻烦。又或者在全球第二大市场,智能手机制造商也在积极选择合作伙伴。在几个月之前,大家普遍认为,在该国上线智能手机AI的合作方将是百度。然而,在最近一周,频频传出该企业正在与其他公司进行接触的消息。结合更早前的传闻,至少有6家公司参与了谈判,包括百度、阿里巴巴、百川智能、字节跳动、月之暗面和腾讯。
在第二大市场上,智能手机制造商的表现已经明显走下坡路,并且开始了降价和促销。市场研究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在该国智能手机市场中,iPhone已经跌出前五。这是自2009年苹果进入市场以来未曾有的情况。
从财报来看,第三季度公司在大中华区的营收同比下降了6.5%。将智能手机AI注入潜力巨大的市场,是前者振兴市场的重要一步。周遭正陷于争议,而智能的本身仍然有时间,谨慎筛选合作始终是有好处的。至于明年智能手机AI在国内设备上的真实效用,是促进还是成为互联网趣事,只能拭目以待。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