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发展深思:进工厂非最佳形态,睿尔曼探索新路径

AI快讯1天前发布 niko
4 0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其反思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的热度飙升,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才投入到这一领域,但是批量生产的实现和商业化进程一直缓慢,许多创业者和团队尚未看到清晰的盈利之路。业界评论显示,国内众多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在商业化方面进展微弱。

与之对比鲜明的是,相关部件制造商如电机、机械臂、灵巧手等,开始享受到市场增长的红利。其中,有一家企业——睿尔曼,其产品因杰出性能在市场上享有盛名。在众多参展的具身机器人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正在使用睿尔曼的机械臂产品,而公司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优势明显。

技术路线与市场优势

睿尔曼的成功与其长期坚持的技术路线密切相关。公司的创始人郑随兵从2018年起步就确立了“让机器人走进生活”的愿景,选择了专注轻量级、小型化的通用型产品方向。这款产品开发历时三年,直至2021年面世,并展现出高功率密度、高精确度和高可靠性,迅速在业内占据优势。

2023年行业转折点

到了2023年,AI大模型的流行带动了具身智能的发展热潮,新老企业纷纷转向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由于睿尔曼多年在机械臂领域的技术积累,其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由此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市场与技术趋势判断

郑随兵在众多具身智能的场景和趋势判断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他认为机器人走进普通生活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从技术发展和市场角度看,2-3年内具身机器人可能会像扫地机一样普及。对于大规模商业化的问题,他指出核心不在于软硬件,而是企业对应用的犹豫。他强调在应用中积累数据、优化迭代的重要性。

针对人形机器人盲目进入工厂的热潮,他认为这是受到特斯拉影响的误判。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在方向性上存在趋同现象,而人形机器人的最佳应用场景可能并非在汽车领域,双足行走模式也可能并非最优解。

机智的企业定位

无论具身机器人的发展速度如何,像睿尔曼这样的“卖铲人”角色将难以被绕过。企业不仅制定了战略方向,而且在具体实施上有自己的方法和突破。郑随兵的逻辑判断和市场趋势洞察力使睿尔曼站在了行业的前列。

对话郑随兵:睿尔曼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视角

首产品研发耗时近四年

问及选择超轻量仿人机械臂方向的初衷时,郑随兵表示,团队的愿景是让具备操作能力的机器人融入日常生活中。之所以选择“仿人”设计,是考虑到机器人能更好地适应人类环境,而“超轻量”则能提高携带和部署的便捷性。

郑随兵谈及,他们非常重视产品的“轻、小”设计和合理的价格定位,以期机械臂能够跨越工业,进入寻常百姓家。公司的战略布局是使机器人成为各个领域的通用工具。

“2-3年内具身机器人有望进入家庭”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郑随兵预测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机器人可能会成为家庭中常见的电器之一。他认为服务型机器人在家庭中将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双足机器人的挑战

郑随兵还讨论了双足机器人在能源供应方面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续航能力上的短板。他认为双足机器人的普及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解决相关技术难题。

具身智能的路线与应用

谈及马斯克在工厂引入双足人形机器人的行为,郑随兵认为这是企业盲目跟风的结果。他相信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可能以底盘形态投入使用,而不应局限于特定的工厂环境。

创业之初的坚持与逻辑

郑随兵坚持的创业初衷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对于市场需求和应用趋势的理解上。他认为具身机器人的发展应该以实际应用为导向,通过实践积累数据和经验,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结语

在具身智能领域中,各大企业都在探索和发展。睿尔曼的成功在于其专注于技术和市场需求,以及对趋势的深度理解。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个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睿尔曼已经确立了自己的方向和优势。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