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与未来发展

AI快讯1个月前发布 niko
6 0

在智元机器人的故事中,2024年公司层面遇到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其创始人彭志辉可能的离职消息。彭志辉,网名为“稚晖君”,一位出名的UP主,与上海交通大学的闫维新教授一同在上海创立了智元机器人,背后有华为的支持。公司快速成长一年之后,几位领导者在公司发展路线上展现了不同的看法,对走资本更为看好的人形机器人还是商业化更加成熟的智能机器品类产生了分歧。

智元机器人的处理方案相对折中,彭志辉担任CTO,专注人形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而闫维新则负责商业清洁机器人。公司能够一边追求营收的增长,一边追逐技术理想,并未影响新一轮的融资进程。

事实上,在机器智能领域,许多公司都在面临着类似的抉择。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就曾表示,在许多应用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并非刚需,比如炒菜机器人应该更像锅,吸尘器也不必像人形。尽管如此,在具身智能热潮之下,资本仍然疯狂涌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期望在这个领域中能够发现下一个“特斯拉”或“大疆”。例如,特斯拉已经上市第三代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OpenAI所投资的Figure则具备与人类对话的能力。人形机器人市场巨大,预计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约8700亿元,目前已有86家活跃企业在市场上。

除了人形机器人,市场上仍有许多具身智能公司专注于机器狗、轮式机器人等产品。业界的一些佼佼者,如核心是四足的宇树科技,老牌机器人企业优必选等,都在探索人形机器人以外的机会。与此同时,也有公司致力于构建具有泛化能力的产品,以此吸引投资,比如银河通用、星动纪元等,试图挑战特斯拉的Optimus的地位。

据可查资料,大疆的市场估值大约在1600亿元,这显示出市场的成熟和稳定。而对于特斯拉来说,Optimus业务虽然尚未独立,但马斯克对其未来的估值有着极高的期望,预计将达到25万亿美元。尽管行业融资大多集中在A轮附近,但各大公司的差异化已开始显现。

其中,一些企业率先获得了大笔资金支持。例如,在ChatGPT等技术展示出通用智能的曙光后,资本纷纷投入人形机器人领域。企业们在这一领域的竞逐已经开始,各种业务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名机器人从业者指出,让机器人去完成简单的倒水任务,实际上比让它翻跟头要复杂得多。因为倒水包含多个步骤,包括理解、评估、决策和执行等。而翻跟头这样的动作,克服关节电机的技术难题即可。因此,学术派和企业都下决心要制造出既能够实现端到端AI驱动,又具备灵巧手功能的下一杯水机器人。

例如清华大学培训的陈建宇提出的DWL端到端强化学习框架,在RSS 2024会议上成为了全清华三篇满分论文之一。这让他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其公司星动纪元获得了资本的重金投入,为人形机器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银河通用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融资7亿元,王鹤在3D视觉领域相当熟练,就像是特斯拉Optimus的翻版。

市场继续在快速膨胀中,宇树科技作为四轮机器狗的创始人之一,尽管坚持不做人事机器人,但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最终还是进入了人形机器人领域。他们只需大约十人左右的团队,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原型的开发。他们的Unitree G1新型人形机器人以9.9万元的低价震惊了市场,成为了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拼多多”。智元机器人则不一样,选择了更多类别的机器人,尝试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成为一个“淘宝”。

当然,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依然是一个大问题。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提到,特斯拉第二代机器人的成本高达每台5-6万美元。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解析人形机器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确认2025年将会是一个考验行业生存的时间点。行业融资主要集中在A轮,不同公司都在试图寻找发展的差异性,机器人的“大脑”与“小脑”等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发展。

2025年将会是一个行业的重要转折点。如果能在上下肢技术上取得足够进展,那么轮式人形机器人可能只是一个过渡形态。尽管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过程相对缓慢,并且面临更多挑战,但这个市场依然有着巨大的机会。资料显示,中国已经连续十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十年间增长近19倍。在机器人各领域,国产品牌的成长速度令人瞩目。对于市场来说,最终究竟是谁能够生存下来,就看哪家企业能够保持创新并持续投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