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日本与中美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差异
日本的弱小机器人VS中美的强大机器人
在探讨机器人的未来趋势时,我们注意到,日本的一个研究领域的焦点与其他大国有所不同。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的教授冈田美智男在某次访谈中提到,他们的研究室里布满了看起来“弱小的机器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AI数据中心数量占据了全球的一半以上,并意图保持这一地位。在中国,也呈现出追求更强大机器人的趋势。日本是否将面临着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落后的风险?
冈田美智男的著作《来自弱小机器人的思考》反映了这种独特思维。书中描述了虽然这些机器在完成任务时并不完美,如无法独立清扫的扫地机器人、念书时忘记内容的阅读机器人等,但恰恰是这样的不完美体现了它们的坚强和可爱。冈田美智男教授认为,当我们的人工智能变得无所不能时,人类将不再有事可做。而编写程序让人类与机器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宽松的依存关系,是维持社会和谐的关键。
美国的强大机器人及其影响
不同于日本的机器人理念,美国展现出的是强调力量与能力的强烈对比。在这个国家,诸如“Strong”、“Super”、“Hyper”和“Giga”等词汇十分常见,彰显了其对强大力量的追求。最明显的例子便是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与企业家埃隆・马斯克的合作,他们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发展所谓的“超大规模(hyperscale)”数据中心,并致力于打造包括汽车在内,各种生成式AI产品。马斯克在特斯拉工厂(Gigafactory)中使用生成式AI技术生产自动驾驶汽车和高科技机器。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5年,全球在AI学习等云计算设备投资额将达到惊人的2887亿美元,远超阿波罗计划的投资总和。这种投资热情预示着全球范围内对强有力机器人技术的持续追求。依据拜登政府的政策,对新建数据中心的限定多集中在电力和环境问题上,而特朗普政府则有可能放松这些规定。整体而言,生成式AI的开发投资有望膨胀至阿波罗计划的30倍。
中国强大的机器人雄心
紧随美国的是中国,在追求强大的机器人技术方面也不甘落后。虽然中国擅长的电动车尚未广泛应用真正的生成式AI技术,但在巴黎车展上已经能看到中国多家厂商对“汽车AI革命”概念的明确提出。在电动汽车领域,德国大众因为中国制造的高质低价的竞争而首次被迫关闭工厂。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发展迅速,如比亚迪仅用五年时间内就将销量提升了十倍,甚至超过日产和本田。
日本是否将落后?
在自动驾驶领域,竞争力的迹象可从加利福尼亚州公路测试中看出,然而日本厂商早已不在名单之上。日本是否因为满足现状而未能预见世界的变化,或者疲于应对?日本电器产业在2010年代受挫后,众多知名白色家电业务被台湾和中国大陆企业收购,曾经的迹象已经变得日益显著。
尽管强大的机器人是否真正万能尚未可知,但这确实是一个推动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回看过去半个世纪,1980年代日本的电视和音响设备、90年代美国的“Wintel”电脑以及2000年代的智能手机依次推动了各自国家的产业发展。日本确实需要强大的机器人技术,同时也需要找到一种不输中美的独特发展道路。冈田美智男教授认为可能“日本忘记了制造弱小机器人时期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像本田和索尼等企业在创立之初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了强大的产品。这种文化人类学的“拿来主义(Bricolage)”思想和“动物精神”都是为了在竞争中不落后,回归弱小时期的精神也是日本面临的挑战之一。日本应当抢先感知下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寻找既不输给中美同时也具有日本特色的强大机器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