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具身智能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技术趋势之一。对比于人类的大脑、耳目和四肢的协同,机器人在执行物理任务时仍然显得笨拙,而提高机器人的动作灵活性需要依赖于更精准的感知系统。感知系统作为行为的起点,至关重要。传统上我们依赖于视觉和听觉感知,然而北京大学张大庆教授提出了一种新思路——无线感知技术。
无线感知的创新应用
张大庆教授设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将能够利用WiFi或5G信号实现隔空感知,这种感知不仅精度高,甚至可以达到毫米级别,而且具有较低的附加成本,适应性和应用前景广阔。随着6G时代的到来,手机等终端设备或许将于究实现人体心跳的远程监测,为健康监护提供新的途径。
张大庆教授的专业背景
作为国际上最早研究智能感知技术的华人科学家之一,张大庆教授已经在该领域深耕超过二十年,并培养了许多国内市场领军人才。作为北大的资深教授及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大庆教授在过去十年中,已经揭开了泛在无线感知的秘密,并开始在医疗、康养和安防等行业探索其应用。
具身智能的感知技术前瞻
具身智能的发展受限于对物理世界的感知精度和范围。语音和视觉感知技术虽然因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但无线感知技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张教授认为,随着Wi-Fi感知标准IEEE 802.11bf及预计于2030年推出的6G感知标准的出台,无线感知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无线感知的具体应用案例
无线感知技术的便利和优势不仅体现在低硬件成本和对隐私保护的天然优势上,目前已经与企业合作展现了多种应用场景,包括睡眠监测、跌倒检测、疲劳驾驶预警等。这些应用不仅提升了智能生活体验,还展现了无线感知技术的开发潜力。
无线感知技术的未来:量子无线感知
尽管泛在无线信号为非接触式感知提供了可能性,但现有的感知粒度仍然受限。量子无线感知技术的研究则有望实现更细致的感知。张教授的研究团队已经在量子电磁感知探测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并成功打造了一个量子无线非接触震动感知原型系统,其性能大幅度超越了现有技术。
量子无线感知的探索与实现
里德堡原子量子接收器的构建为量子无线感知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团队通过改变里德堡原子的能级状态检测射频信号,从而实现了超越毫米波雷达一个数量级的感知精度。这种技术理论具有完成多种高频信号检测的能力,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无线感知技术的普及与未来展望
张大庆教授对于无线感知技术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并相信随着技术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它将在5到10年后变得无处不在。在6G时代,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手机感知我们心跳的日常场景。
通过张大庆教授的深入见解,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无线感知技术将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智能化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