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距大疆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发布仅一个月,其全景无人机的多张谍照在网络流出,引发行业对全景影像“天空赛道”的关注。从谍照内容看,该机外观与大疆穿越机产品Avata系列高度相似——采用一体化全包围桨叶保护设计、前视双目避障,相比传统裸露桨叶无人机,安全性与创造性飞行能力更突出。
镜头配置是此次谍照的核心看点之一。谍照左下角放大图显示,产品机身有明显凸起,分析机构SBDJI推测,这是全景镜头加可转动云台的设计,大概率沿用Osmo 360的1英寸全景影像传感器、1.2亿像素及8K高帧率拍摄能力,且支持10bit D-Log M专业色彩记录——这套系统已在Osmo 360上通过市场验证,稳定性与画质表现获用户认可。
图传与操控系统同样延续大疆旗舰级配置。SBDJI认为,该机将搭载DJI O4图传系统——作为Avata 2的标配,其最远13公里传输距离、24毫秒低延迟、1080p/100fps画质及60Mbps码率,可满足全景影像高信息量的传输需求。操控方式则保留遥控器与手柄感应两种模式,同时搭配疑似升级后的VR眼镜,设计与Dji Goggles N3相似,眉心处白色圆点暗示为新型号,预计将融合空间感知能力,匹配全景相机的全向视角。
针对谍照信息,大疆方面回应“对市场传闻不予评论,产品信息以官方公告为准”,但产业消息显示,大疆或延续Osmo 360的进取价格策略,新品价格大概率低于影石同期产品,彰显其抢占全景市场心智的决心。
事实上,大疆的全景布局早有预谋——自2022年起,全景无人机与Osmo 360同步立项,同属其全景生态战略的核心环节。按照大疆过往节奏,谍照流出后2-3个月内或将正式发布,且上市时间大概率早于影石8月官宣的影翎Antigravity A1(官方披露下线时间为2025年1月)。
全景无人机的核心并非“会飞的全景相机”,而是技术与体验的双重突破。相比传统第一人称飞行产品,全景无人机的360°全向视角需应对更复杂的挑战:用户注意力易分散,对飞行器主动安全功能要求更高;全景影像的高信息量传输,需图传系统具备更强冗余;飞行中的抖动模式与手持设备不同,算法防抖能力需重新优化——这些都指向安全、图传、防抖、飞行性能四大技术模块的协同升级。
大疆的优势在于其生态闭环能力。以O4图传为例,其1080P/100fps传输效率远超家用1080P视频的10Mbps带宽需求;避障技术上,mini 4 Pro通过4个广视角传感器+下视双目传感器实现全向避障,更核心的壁垒是千万用户飞行数据积累的软件迭代——若无场景生态支撑,即便组装同款硬件,也难达大疆的飞行性能。这种“硬件+软件+数据”的闭环,正是其应对制裁与竞争的核心底气。
随着大疆入局,全景市场竞争已从“地面相机”延伸至“天空无人机”。7月Osmo 360发布后,影石立即将旗舰产品Insta X5官降500元应战;而大疆若跑通“手持全景+全景无人机”的生态协同,将通过出货量增长摊薄成本、强化社区生态,进一步巩固品牌心智。
当前,影石在全景相机细分赛道市占率达67.2%,但大疆全球运动相机市占率居首(45%),且Pocket 3单款销量超500万台(影石同期全年销量220万台)。随着双方在“天空赛道”的对决加剧,市场份额预计向运动相机与全景相机的份额差中间值回归,竞争将更聚焦技术壁垒与生态粘性。
对影石而言,复刻Osmo 360式成功的难度更大——大疆的“慢战略”(将竞品1-2年的新品周期拉长至3年)与生态协同能力,让其在长期竞争中更具韧性。而刘靖康的应对策略是“更快迭代”:将X5功能下放到X4,加速产品更新。
全景影像市场的“天空争夺战”,本质是技术生态与用户心智的博弈。当大疆将无人机的“天空优势”注入全景赛道,影石能否以“地面先发”反击?答案或许要等双方产品正式交锋后才能揭晓,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竞争将推动全景影像从“小众玩具”向“大众创作工具”加速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