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投过字节美团的VC,为何在AI时代做“网红”?

AI快讯15秒前更新 niko
5 0

上海宝格丽酒店大堂的落地窗前,天际资本创始合伙人张倩刚合上笔记本——这场与AI创业者的对谈持续了3小时,话题从大模型应用落地聊到硬件供应链瓶颈。当晚7点,她要赶去苏州见另一个AI硬件团队,而24小时前,她才从东京飞回上海,行李还放在酒店房间里。“AI时代的创投,慢一步可能就错过一个赛道。”她整理着红色衬衫的袖口,妆容依然精致,睫毛分明的眼睛里带着股子利落。
这样一位穿越了移动互联网、云服务、AI三个技术周期的投资人,最近却因“做网红”引发讨论——她在视频号“倩姐投AI”发布的一条“投了200亿的VC,为何‘放下身段’做网红”的视频,转发破千,评论里既有认同,也有质疑。“我不算网红,粉丝也就几万,但质量极高。”张倩翻着手机里的评论,每条都有点赞,包括负面留言,“做内容不是为了流量,是为了高效沟通。”

她的“高效”很快得到验证:早期投资的AI办公耳机未来智能,被她在视频里随手展示后,迅速在科技圈走红;刚入职的新人通过视频快速理解天际的投资逻辑;见创始人时,对方常说“我看过你的视频,认同你的判断”,省去了反复介绍的时间。“AI时代,信息差的成本太高,内容是打破壁垒的最快方式。”张倩说,这也是参考硅谷VC的经验——a16z靠播客带来15%的项目源,内容本身就是资源连接的载体。

比“做网红”更受关注的,是张倩在AI投资中的“反共识下注”。2023年春节,当整个行业扎堆投大模型时,她带着团队在海南开了3天会,最终判断“大模型的商业模式不清晰,更适合有钱的科技大厂”,转而布局当时被低估的AI应用与硬件赛道。

这份判断让天际提前一年押中Dify——这个当时收入几乎为零的AI开发平台,如今成了全球增长最快的AI Infra产品,中国70%、日本80%的AI应用公司都在使用它。“第一次见Dify创始人张路宇,他高中辍学,不是投资人偏好的‘名校出身’,但眼里有光,团队凝聚力极强。”张倩回忆,“AI行业变化太快,团队的创新力比背景更重要。”

另一个反共识案例是未来智能——这款翻盖AI耳机当时被质疑“手机厂商随便能做”,但张倩看到了“高频使用”的价值:“移动互联网看用户量,AI时代看粘性。”如今,未来智能的销量在国内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印证了她的判断。

这些决策的背后,是张倩的“天际铁三角”方法论:第一是选赛道时机,判断“什么时候投”;第二是选先进的技术与产品;第三是选团队,看创始人的眼光与执行力。“技术会变,但投资的底层逻辑不变。”张倩说,“比如评估团队,要看创始人是否懂AI、能否快速迭代——有个团队创业一年没出Demo,我们直接pass了。”

AI时代的VC行业,正在经历“清场加速”。张倩观察到,传统VC的“人海战术”已经失效:“以前做行业研究要花几周,现在AI工具几分钟就能生成报告;以前找项目要跑几十家机构,现在通过内容能快速建立信任。”那些跟不上效率革命的机构,正在被淘汰。

“AI领域一个月的变化,抵得上互联网时代半年。”张倩说,越了解AI,越会保持敬畏,“我们错过了一些项目,但也抓到了很多——AI才刚开始,不用焦虑。”她的手机又弹出一条消息,是Dify的最新用户数据,“你看,这就是反共识的价值。”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