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行业风云变幻之际,韦豪创芯创始合伙人之一王智,结束半导体企业并购与上市闭门研讨后,凝视着跳动的IPO数据图表。窗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火热进行,华为384超节点首次亮相,彰显中国软硬件一体的强大实力。
从投资视角看,韦豪创芯背靠千亿市值的韦尔股份,在半导体投资领域有着独特见解。王智认为,中国半导体发展历经三个关键阶段。2014 -2018年一期国家大基金时期,是打基础阶段,三大封测厂崭露头角,代工厂专注成熟制程;2019 -2023年二期大基金,进入“大干快上”阶段,投入设备、材料攻坚,市场化基金涉足应用端;2023年后,大基金三期瞄准高技术壁垒领域,如算力芯片和先进制程设备。
当下,半导体行业格局正悄然生变。国产AI芯片公司如燧原科技、沐曦集成等纷纷赴港IPO,港股IPO市场重新激活。同时,国产EDA公司华大九天终止收购芯和半导体,英伟达恢复对中国H20芯片供应,美国放开EDA企业对中国出口限制。这些变化,使“国产替代”概念逐渐祛魅,简单替代已难获认可,除非产品足够新颖,如光计算。
在技术层面,华为384超节点体现了中国软硬件一体的能力。其设计理念是将计算、通信、存储等单元逻辑整合,用单一平面总线连接384颗芯片,提升计算效率。与英伟达GPU相比,华为超节点对DeepSeek的MoE模型适配度更高,能最大化芯片计算效率。
对于半导体投资新机会,王智指出,设备端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存在创业机会,如刻蚀机细分工艺。此外,随着AI发展,大模型与物理世界交互带来新机遇,如触觉传感器,可用于具身智能,使机器人更好与真实世界互动,但需降低成本。在终端领域,材料创新也是重要方向。
判断投资项目时,王智强调核心考量两点:一是产品市场空间,即有多少人愿意买单及买单空间;二是成本能否降至可盈利水平。对于AIAgent应用,应先在有限边界解决垂直场景问题,再迁移核心能力。
总之,中国半导体行业已进入精准攻坚阶段,投资需更专业、精准,创业者要挖掘新机会,方能在竞争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