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首富”虞仁荣近期资本运作活跃。6月20日,其投资的新恒汇电子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同日,旗下韦尔股份更名为“豪威集团”。一周后,豪威集团开启赴港IPO进程,6月27日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瑞银集团等多家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截至7月9日收盘,豪威集团市值约1503亿元。
豪威集团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95年,虞仁荣的清华校友陈大同在硅谷成立豪威科技,专注图像传感器领域。2007年,虞仁荣在上海成立豪威集团,2019年收购豪威科技实现业务拓展。目前,虞仁荣任董事长兼执行董事,他与弟弟虞小荣、绍兴韦豪管理为控股股东,持股约33.57%。2022年,虞仁荣以950亿财富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32名,获“中国芯片首富”称号。
豪威集团采用Fabless营运模式,专注半导体产品设计、研发与销售,是全球前十大Fabless半导体公司之一。公司业务包括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解决方案、模拟解决方案及半导体分销。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涵盖CIS、微型图像模块包等;显示解决方案包含LCD- TDDI等;模拟解决方案有PMIC等;半导体分销方面,公司构建了分销网络。
豪威集团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等多个高增长行业。在市场方面,按2024年数据,其是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CIS供应商,市场份额10.5%,也是最大的汽车CIS供应商,市场份额32.9%。全球CIS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79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95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295亿美元。
财务数据显示,2022 -2024年,豪威集团收入分别为200亿、210亿、2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51亿、5.44亿、32.79亿元。2023年整体毛利率下降,净利润下滑,主要因消化库存面临价格压力,收入增加无法完全抵消销售成本的增加。
豪威集团供应商主要是第三方代工厂和封测服务供应商,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较高。2024年,85%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贸易紧张局势带来不确定性。从收入类别看,大部分收入来自半导体设计销售业务,2024年,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等业务有不同的收入占比。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库存余额较高,截至报告期末,库存分别为124亿、63亿、70亿元。半导体行业技术更新快,对公司产品更新能力要求高。近3年,豪威集团研发投入约94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6%、10.7%及10.4%。此外,截至2024年底,公司有无形资产、商誉等,若收购资产未达预期,可能产生减值和摊销费用。总体来看,豪威集团业绩有增长,但面临存货压力,未来发展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