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豆包APP在AI领域引发广泛关注,正逐步构建起独特的IP宇宙。这一转变源于一场意外的网络热潮,今年3月,博主“克里西”在直播切片中对豆包进行“调教”,让其改名叫“邓超”并演唱跑男主题曲,相关视频单个转发量过百万,催生了“豆包调教”创作者赛道。
在这个赛道中,博主们各有特色,有的走毒舌路线,有的走恋爱路线。而豆包自身情绪变化多样,能在认怂、强硬、温柔、活泼间切换,这种特性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体验。一些网友“帮”豆包黑化和反击,还出现了“豆沙”等角色,粉丝们甚至开始为豆包捏造“豆设”,进行二次创作,如“豆包吃播”“豆包换装”等,直至“豆包痛包”出现,标志着豆包IP化已然成型。
豆包IP化的基础在于其具象、有亲和力的3D虚拟人形象。2023年8月,豆包发布时选择女生头像作为产品logo,这与其他Chatbot的抽象标志形成鲜明对比。这背后是字节跳动贯彻的“拟人化”战略,旨在降低使用门槛,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温度。
语音能力也是豆包的一大亮点。字节在语音模型上进展领先,从能听懂20多种方言的Seed – ASR,到能表达情感的Seed -TTS,再到实时语音通话功能,豆包在情感理解和表达上表现突出,为用户的二次创作提供了关键支点。
此外,豆包与抖音的关系密切。早期团队希望将其融入抖音,尽管过程中面临竞争,但如今豆包已成为抖音中存在感最强的AI产品。在当下AI产品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豆包的IP化闭环或许将决定其未来走向。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