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月来,饿了么、飞猪并入阿里电商后,大厂内组织变动不断。这些调整背后,很多都和AI紧密相关。
阿里进一步精简非业务一线合伙人团队,从26个减至17个。字节则有人员变动,Seed大语言模型技术负责人因个人问题被辞退,机器人负责人孔涛离职创业。过去一年,腾讯、阿里、字节、美团、百度、快手6家大厂将AI纳入公司战略,至少进行了12次组织架构调整,其中腾讯、阿里、字节调整最为频繁。
大厂对AI的投入和预期极高,在大模型融资难、AI应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厂凭借稳定资金池、创始人的重视和慷慨薪资吸引AI人才。不过,大厂也难以完全复制AI创业公司的科研气氛和AI优先级。
当下,大厂架构调整符合发展阶段特点。自上而下的“全员AI”第一阶段已过,自下而上解决业务实际问题的第二阶段正在进行。核心人物的动向也反映出高层对AI的关注。马云多次回归阿里,每次都与电商、AI+ 云相关;张一鸣频繁参与字节AI核心团队Seed的月会,成为AI和机器人的“定海神针”。
目前,互联网大厂AI部门主要有3种架构模式。一是技术 – 模型 – 应用模式,如字节的“Stone – Seed -Flow”和阿里的阿里云、通义千问、夸克 + 钉钉体系;二是技术 + 模型 -应用模式,像腾讯TEG整合技术模型,CSIG管理应用,百度输出AI技术支持;三是AI应用事业部模式,如快手的可灵AI事业部,这种模式已为快手带来收入。
在业务方面,大厂在无限支持AI的同时进行“合并同类项”。阿里收缩核心业务,聚焦电商、AI +云;字节扶持Seed团队,评估Flow团队应用;腾讯整合四大AI产品线;阿里鼓励各部门AI化,但部分业务结合优先级不高。大厂有针对性地“无上限支持”,避免资源浪费。
从人才角度看,AI行业薪资高涨,大厂高价吸引人才。字节招聘风格“豪横”,吸引众多技术大牛,但也有超20位字节系高管离职创业。阿里近期经历部门合并,后续调整还在继续。腾讯则稳定性较强,加大招聘力度,推出“青云计划”。
尽管大厂在AI领域投入巨大,但短期内盈利模式不显著,研发开支逐年上升。大厂绑定AI是为了获取AGI时代入场券,但并非所有大厂都跟风,京东、拼多多、网易有自己的发展逻辑。AI虽不是大厂唯一解法,但选择AI就要面对高度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