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陷人才危机,Meta挖角改写AI人才竞争格局

AI快讯12分钟前发布 niko
1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2025年6月底,AI巨头OpenAI陷入自2023年11月“宫斗”事件以来最严峻的内部危机。Meta发起“人才闪电战”,一周内挖走至少7名OpenAI核心研究员,OpenAI被迫宣布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停摆”,6月30日至7月6日员工居家办公,管理层全力应对人才危机。

这场危机暴露了OpenAI内部长期积累的管理问题。2024年起,随着公司从研究机构向商业化实体转型,内部逐渐分裂为商业化派和安全派。以CEO山姆·奥尔特曼为首的商业化派主张加快产品迭代与盈利,而以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沃为代表的安全派坚持AGI研发应优先考虑伦理风险。元老相继离职或休假,战略摇摆与领导真空使公司失去技术纯粹性,研究人员疲于应付短期目标。

薪酬体系不合理也加剧了人才流失。OpenAI独特的“利润封顶”结构限制了员工回报,难以匹配Meta等竞争对手的天价报价。Meta为单个研究员开出高达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这让OpenAI员工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市场价值。

Meta的挖角行动并非偶然。2025年初,其自研大模型LLaMA4表现不及预期,扎克伯格调整AI战略,成立“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MSL),从OpenAI挖走关键人才。“CEO直聘”模式效率惊人,部分案例72小时内完成签约。被挖走的人才集中在多模态模型、语音交互、强化学习等关键领域,这将延缓OpenAIo系列轻量模型迭代,中断多模态技术发展。

Meta承诺为MSL团队提供“无限制的先进算力资源”,并宣布未来几年在AI上投入数千亿美元。相比之下,OpenAI内部因算力分配争吵不断,且在AGI研发上迟疑不决。此外,加州法律禁止竞业协议,AI研究社区的“同门效应”也加速了人才流动。

从宏观层面看,全球AI产业已进入“人才通缩”时代。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AI人才缺口将达400万,美国顶尖AI研究者培养成本超200万美元/人。人才争夺催生出行业“鄙视链”,AI人才评价标准也从传统体系转向“AI年龄”概念。

企业间的“军备竞赛”推高了顶尖人才身价。微软、谷歌DeepMind等纷纷采取措施争夺人才,OpenAI也紧急批准“史无前例的留任奖金”。AI技术范式转变,创新依赖算法突破与工程优化,对人类智能需求大增。同时,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错配,加剧了人才短缺。

这场人才争夺战的终局可能导致全球AI力量重组。被Meta挖走的OpenAI研究员中华裔占比高,中美AI竞争呈现“你中有我”态势。Meta选择“金钱换时间”,OpenAI试图回归“使命驱动”,两种路径优劣尚无定论。而具备“AI原生思维”的年轻一代,或许将成为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