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微软Build 2025大会与GoogleI/O大会同期举行,两场活动均围绕AI展开,但战略重心有所不同。微软着重展示开放Agent网络,Google则聚焦基于gemini搭建的AI操作系统雏形。
微软:搭建开放Agent网络
微软判断当下AI技术处于起步阶段,类比1991年Win32、1996年Web栈和2008年智能手机,此时是B端布局的开端。微软将重心放在吸引企业和开发者,为其提供丰富工具。
微软提供开发环境的基础能力,如Windows AI Foundry和Azure AI Foundry。Azure AI Foundry引进xAI的Grok3与Grok 3 mini,并推出Azure AI Foundry Agent Service,让开发者编排多个专用Agent处理复杂任务。
在提升Agent开发效率方面,GitHub CoPilot已有1500万开发者使用,新版本支持完成更多任务。Microsoft 365 CopilotTuning让开发者可低代码微调模型。
微软重点升级协作产品Teams,作为Agent的载体,支持多人协作。同时,全面支持MCP协议,提出NLWeb概念,让网站或API轻松成为Agent,延续互联网时代荣光。
Google:Gemini改造C端应用
Google在I/O大会展示诸多面向C端用户的创新。模型层面,Gemini 2.5 Pro、视频模型Veo 3和生图模型Imagen 4表现出色。
Google基于模型发展出不同基础Agent能力,如Project Astra具备低延迟多模态和长期记忆能力,ProjectMariner强调多任务处理能力。这些能力已应用于AI搜索、Chrome浏览器等C端产品改造。
核心搜索业务上,Google向美国用户推出AI模式,加入多模态问答和Deep ReseARCh能力。Gemini App月活超4亿,GeminiLive支持多种功能。硬件端,Android XR成为Gemini时代走向大众的平台。编程工具也得到升级。
国内巨头:寻找AI突破口
微软和Google验证了「AI走向应用」趋势。国内阿里、腾讯、字节虽在AI应用有布局,但未形成战略重心。
阿里在大模型和云服务有优势,需将Agent发展势能注入夸克。腾讯C端产品体系稳固,但模型能力较弱。字节重视豆包多模态能力,积极探索AI硬件,三家都需开放Agent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