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博士论文造假事件:AI科学研究新警示

AI快讯2小时前发布 niko
0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近期,MIT博士生Aidan Toner -Rodgers的论文造假事件在AI、经济学等多个圈子引发强烈反响。这篇预印版论文《人工智能、科学发现和产品创新》聚焦于AI为经济增长贡献这一关键问题,特别是企业研发与创新领域。若能证明AI在科学领域和企业研发中显著提升效率,将是重大研究突破。然而,Toner- Rodgers同学的论文最终被认定造假,他也被勒令退学。

MIT经内部审查决定撤回该论文,全球顶级经济学期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原本即将发表此论文,其导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西莫格鲁和奥托教授公开请求撤稿。

在一片赞誉声中,伦敦大学学院无机与材料化学教授RobertPalgrave提出质疑。他对AI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探索一直持保留态度。此前谷歌DeepMind使用GNoME模型预测出220万种新晶体,其中38万种结构稳定,但包括Palgrave教授在内的多位专家分析后认为,这些成果缺乏新颖性和有用性,不算材料科学的突破。

来自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的Ben(BenjaminShindel),运营着名为“BS探测器”的博客。他在MIT公布造假论文后提出四点观察,强调对这类研究结果应持怀疑态度。此外,还发现Toner -Rodgers可能伪造康宁公司网址来证实虚假数据。

一位斯坦福毕业的化学工程背景的AI创业者和研究者提醒,对于宣称新兴技术带来重大早期成果的说法应保持怀疑。许多专家认为这是一次全面的数据造假,可能是用AI帮助生成的论文。同时,也有专家批评预印本论文泛滥,媒体报道未经同行评审的论文现象。

这一事件反映出AI对科学研究带来的范式冲击,目前可能存在破坏性大于建设性的情况。跨学科研究在AI时代更普遍,但需多学科专家合作、指导和评审。此外,未来模拟数据、合成数据和造假数据的区分成为根本性问题。

此前预印本论文发布有两个高潮,新冠疫情期间和chatgpt掀起的生成式AI热潮,但复盘发现相关论文在公共健康领域几乎未发挥预期作用。MIT要求Toner -Rodgers撤稿遭拒,事件或许还有更多隐情。

我们最初因论文声称证明AI显著提升研发效率而兴奋,并写文章介绍。但鉴于造假事实,我们决定撤下相关稿子。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