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检测模型让毕业季“乱了套”,毕业论文检测准确性引争议

AI快讯3小时前发布 niko
0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AIGC检测模型在今年毕业季引发了广泛关注。为防止学生用AI写毕业论文,众多学校在论文送审时增设了“AIGC检测”,即检测文章中由AI生成的内容占比。

起初公告未引起太大反响,但临近论文收尾阶段,问题逐渐凸显。毕业生反馈,自己写的内容常被误识别为AI生成,而真正由AI创作的部分却可能未被检测出来。甚至有人将《滕王阁序》进行检测,其AI生成疑似度竟高达99.2%。

值得注意的是,AI生成疑似度的检测也是由AI完成的。检测工具通过分析文字的词汇、句子结构、段落衔接等语言特征,并与AI写作模式对比,得出基于语言特征的概率推断。然而,这种检测方式准确性堪忧。像OpenAI的AIText Classifier,准确性仅约26%,还将莎士比亚作品误判为AI生成。

对于学生而言,毕业论文检测成为了一大难题。不同网站对同一篇文章的检测结果差异巨大,甚至同一网站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也不尽相同。而且,检测需付费,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部分网站还可能故意拉高检测数字,以诱导学生消费。

检测原理准确性来看,由于AI不断发展,其写作风格越来越接近人类,使得检测工具难以准确判断。把人类文章用于训练AI,再用AI检测人类文章是否像AI生成,这种做法本身就存在逻辑矛盾。

AI生成疑似度 作为学生毕业指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误伤。学生为了降低疑似度,只能绞尽脑汁修改文章,使其变得越来越“不像人话”。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网站检测的乱象丛生。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检测结果时,往往无所适从,因为这些网站没有统一标准,也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文章是否由AI生成。

实际上,教育部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本质是检验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实验严谨、数据真实,用AI辅助写作也无可厚非。与其纠结AI生成疑似度,不如更加关注论文内容真实性 ,因为论文中蕴含的努力和汗水才是最有价值的。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