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瑞璜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1937年底,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的他,面临人生重大抉择。导师小布拉格建议他到皇家研究所工作,而来自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院长吴有训的信,邀他转学X射线金相学 后回国创建清华金属研究所。
- 余瑞璜早年求学时,吴有训是他在东南大学的恩师。1924年余瑞璜考入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1927年吴有训成为他的物理教师。1928年底,余瑞璜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吴有训的助教,开启科研生涯。
- 1930年,吴有训让余瑞璜制作盖革计数器 。余瑞璜制成我国第一台盖革计数器,检测中发现宇宙射线强度不均匀,体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1932年,他在《清华科学报告》发表论文,后被美国物理学家引用。
1938年,余瑞璜决议回国。他先到北威尔士大学,后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冶金与金相学,还购买设备。1939年1月抵达昆明后,他投入清华金属研究所工作。
- 金属研究所设在大普吉 ,这里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科学重镇。余瑞璜发起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浓厚的学术氛围影响了众多科研人员。
- 1942年是余瑞璜的“丰收期”,他在《自然》杂志发表4篇论文,特别是《晶体分析X射线数据的新综合法》与《从相对衍射线强度测定绝对强度》,奠基了X射线强度统计学 。
抗战胜利后,余瑞璜回到北京。1952年,他到东北人民大学担任物理系主任,创建我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 反右运动和文革期间他受迫害,但1978年发表了《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这是他最满意的科研成果。
- 1997年,余瑞璜走完人生岁月,他“思考,思考,再思考;行动,行动,再行动”的格言,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