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器人加速发展:康复、护理与陪伴类产品各放异彩

AI快讯3周前发布 niko
10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养老机器人加速融入现实生活。今年以来,机器人养老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两会期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预测,陪伴型机器人约三年、护理型机器人约五年可进入家庭。实际上,已有一批养老机器人在养老院投入使用,如中科源码的陪伴机器人“小丽”,上海社区的腰部外骨骼,深圳养老院的洗浴、护理、辅助行走等智能机器人。

市场前景与政策支持双重利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79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159亿元。前不久,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发布,标志着行业迈入规范化阶段。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养老机器人发展,既鼓励产品研发,也探索租赁模式。

康复机器人:消费级产品迈向家庭。康复机器人分医疗训练和生活辅助两类,外骨骼机器人是医疗训练分支。年初外骨骼机器人在景区亮相,展示强大功能。在康复需求与资本推动下,傅利叶智能等企业已具规模。目前康复机器人多面向专业机构,但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发展加快,程天科技的产品已在电商平台售罄,杭州智元研究院也开启预售。

护理机器人:聚焦刚需痛点。护理机器人旨在辅助老人日常生活。作为科技围绕失能老人关键护理需求,推出多款智能护理设备与智慧护理平台。江苏艾雨文承的“大头阿亮”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虽国内护理机器人处于初期,面临认知与技术难题,但越来越多企业投身其中,如麦迪科技、达闼机器人等。

陪伴机器人:情感与功能兼具。老年陪伴机器人可提供情感陪伴和养老服务。国内企业产品分两类,一类兼顾全龄人群需求,如大象机器人、“萌友智能”等产品;另一类主要面向老年人,如优必选、中科源码的陪伴机器人。目前部分企业瞄准海外市场,国内消费级陪伴机器人未来可期。

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养老机器人吸引众多大企业关注,但面临技术、成本、用户认知等难题。为加速落地,企业与康复机构、养老社区合作。同时,探索租赁模式可缓解价格高、接受度低的问题。随着政策和技术发展,养老机器人将向“人力+智能”协同服务演进。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