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跑马拉松:天工Ultra等机器人挑战极限,见证科技突破

AI快讯3周前发布 niko
3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人机共跑马拉松见证技术实力2025年4月19日清晨,北京亦庄赛道上,20台人形机器人开启了人类马拉松史上特殊的“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最终,冠军机器人“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完赛,成绩相当于人类业余跑者中游水平。

  • 这场赛事吸引上亿关注,引发各界对机器人跑马拉松的讨论。实际上,它并非噱头,而是对机器人的一场“技术铁人三项”极限测试。
  • 赛道21.0975公里包含多种地形,机器人需应对传感器过载、关节过热、电池续航等挑战。不少团队数月前就开始调试。
  • 排名第一的“天工”机器人搭载“慧思开物”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时速提升,变得更聪明。
  • 取得第三名的“行者二号”开发团队卓益得,赛前备赛约一个月,展示了肌腱 – 绳驱动在稳定性、步态和能耗管理方面的优势。

工程师背后的艰辛付出比赛中,机器人后跟着一群工程师,他们被调侃为“体力最强工程师”,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本次参赛20个机器人仅6个完赛,完赛率30%。

  • 夺冠的“天工”机器人背后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优必选等10家单位联合组建。优必选成立于2012年,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耕耘多年。
  • 排名第二的机器人N2出自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辍学创业。排名第三的“行者二号”让卓益得一战成名。
  • 各参赛队伍目标是验证关键技术,如天工采用纯电机驱动,其他选手采用肌腱驱动、气动驱动等。

赛事意义:祛魅与练兵 比赛现场状况频出的视频引发对机器人赛道的祛魅质疑,此前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也曾质疑人形机器人。

  • 但这场比赛回击了质疑,它验证了硬件与算法的突破,暴露了短板,消解了公众对机器人的陌生感。
  • 卓益得表示将继续在技术层面迭代优化,目前续航能力已证明可落地实际搬运领域。
  • 正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所言,中国机器人产业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这场马拉松或许是人机共生时代的第一个脚印。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