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30年技术变迁与特朗普关税政策下的发展走向

AI快讯6天前发布 niko
2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下的中国光伏企业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反复无常,不仅致使美国海关部门系统瘫痪,还让白宫贸易官员困惑不已。这种多变的政策对美国企业造成严重损害,也深刻影响了其他国家企业布局,中国光伏企业深受其害。特别是早期布局东南亚的企业,在撤资与否间犹豫不决。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不少中国光伏企业计划前往东南亚另寻发展,然而随后又有暂停加征关税的消息传来,给企业带来一丝希望。美国媒体在报道、澄清、辟谣之间不断折腾,让光伏界人士不禁担忧中国光伏产业能否跨越这一难关,未来出路又在何方。

中国光伏产业30年的发展与挑战中国光伏产业历经30年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既享受过红利,也遭受过贸易壁垒的冲击;拥有过规模化成本优势,也因产能扩张陷入价格战;享受过政策补贴,也因电价市场化引发“抢装潮”。但关键的是,中国光伏企业竞争力源于内生的技术创新与迭代。在这30年里,光伏技术不断更迭,从薄膜与晶硅之争,到多晶与单晶之争,再到从P型到N型,从PERC到HJT、TopCon、BC的变革,见证了企业的兴衰。

晶硅与薄膜技术之争光伏技术主要分为晶硅和薄膜两类。晶硅转化率高且稳定、材料来源广泛;薄膜绿色环保、柔性轻量,与建筑场景适配。2009年,汉能进军薄膜领域,并购多家全球领先企业,掌握关键技术路线。2015年,汉能创始人成为中国内地首富。但此后汉能遭遇诸多危机,2019年从港交所退市并破产清算。近年来,薄膜技术分支钙钛矿异军突起,其实验室效率已超26%,与晶硅电池相近,且理论转化效率更高。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理论效率可达43%。汉能的崩塌虽使薄膜与晶硅之争暂告一段落,但尚未结束。

多晶与单晶技术之争在晶硅与薄膜技术之争中,晶硅占据主导,晶硅又分单晶硅和多晶硅。晶硅光伏产业链包含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多晶硅纯度和转化率低,但成本也低,早期占据较多市场份额。2006年,协鑫集团切入硅料赛道,成为“世界硅王”。同年,隆基创始人押注单晶硅技术,坚信效率是未来方向。随着“领跑者计划”推出和金刚线切片工艺应用,单晶硅片成本下降,市场份额逐渐超过多晶硅。单晶硅包括P型和N型,N型电池因转换效率更高迎来发展。最终,随着协鑫单晶硅片产品推出,单晶与多晶技术路线之争尘埃落定。

TOPCon与BC技术之争基于P型和N型硅片,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电池片。2022年以来,N型电池片市场份额快速增长,TOPCon成为N型电池片主流。晶科能源在TOPCon领域布局较早,推出相关产品并构筑技术护城河,还引发了“专利战”。与“TOPCon阵营”相对的“BC阵营”由隆基绿能等企业组成。行业龙头认为BC电池将成主流,但BC技术目前面临良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且相关企业出现巨额亏损。“TOPCon阵营”也面临产能释放、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等问题,而BC技术潜力巨大,行业出现“5年以内看TOPCon,5年以上看BC”的观点,同时“TOPCon+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前景可期,TOPCon与BC技术之争刚刚开始。

中国光伏产业未来展望回顾中国光伏30年发展,从“三头在外”到“三最领先”,技术创新起到关键作用。光伏技术赛道的每次切换都影响企业命运,尽管目前胜负未分,但每次技术迭代都推动中国光伏企业进步。面对短期关税战,技术创新才是中国光伏产业应对的关键,是攀登高峰的动力。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