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一份全新报告做出预测,到2033年,人工智能(AI)市场规模将急剧攀升至4.8万亿美元,这一规模堪比德国经济总量。该报告在认可AI具备提升生产力、推动数字变革潜能的同时,也发出警示,目前其带来的益处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区和企业。
报告对自动化导致的工作岗位替代现象深表忧虑,预计AI可能影响全球40%的工作岗位。此外,报告着重指出AI存在内在的包容性缺失问题,经济效益呈现高度集中态势。由AI驱动的自动化更倾向于资本而非劳动力,这有可能加剧不平等状况,削弱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经济论坛也曾发出类似警告。
报告进一步披露了各国AI发展的不均衡状况。全球40%的AI研发投入集中在100家公司,这些公司主要来自美国和中国。苹果、英伟达和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市值堪比整个非洲大陆的GDP。这种国家和企业层面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加大技术差距,使众多国家面临落后风险。UNCTAD指出,全球南方的118个国家在主要AI治理讨论中缺乏参与度。
不过,报告也提到,AI并非只会取代工作岗位;若在再培训和技能提升方面投入充足,它能够催生新产业,赋予劳动者新的能力。为防止发展中国家掉队,它们必须在AI监管和伦理框架的制定过程中拥有发言权。
报告针对包容性增长给出一系列建议,包括建立AI透明机制、共享基础设施、利用开源模型以及开展知识与资源共享行动。
总体而言,报告强调AI有潜力成为推动进步、创新与共享繁荣的催化剂。然而,这需要各国积极引导其发展方向。战略性投资、包容性治理以及国际合作是确保AI造福所有人,而非加剧现有不平等的关键所在。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