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大发布法务AI智能体iTerms Pro,推动AI在法律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AI快讯4周前发布 niko
0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2025年,AI产业化的关键节点已然临近,此刻,关键场景的落地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众多AI应用自主接入DeepSeek,到AgenticAI(智能体)崭露头角,技术与产品形态的变革如汹涌浪潮,AI平权化时代的到来,也将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推向了关键阶段。

在法律科技行业,国内领先的电子签名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法大大,凭借十年积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推出基于自研法律大模型的法务AI智能体产品iTermsPro。

深入剖析AI产业化的本质,不难发现,AI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技术融入专业场景,尤其是对容错率要求极高的法务岗位。优质的法务AI产品应充分发挥专业价值,实现人机协同的效果。

因此,将AI产品化并非难事,真正的挑战在于让AI应用切实为法务工作提供有效支持。

合规挑战下,智能体“破局”

法大大产品负责人梅容表示,虽然法务数字化在中大型客户群体中已推行许久,但人与AI协同驱动业务流转的目标仍有待实现。目前,国内过半企业已完成合同的数字化管理,但多数仍停留在“流程线上化”的初级阶段,大量非标合同依赖人工审查与驱动,数字化协同价值较低。

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的深入实施,以及全球跨境数据流动监管的趋严,企业法务部门正面临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的转变。然而,通用大模型难以满足法务岗位的高要求,市面上多数法务AI产品仍停留在单点工具层面。

iTermsPro则不同,它能够像人一样拆解任务,涵盖智能合同审查、履约监控、法律研究、企业内合规问答、纠纷案件处理等场景,通过组合式AI和多模态适配预置,实现多个Agent协同规划。

在法务、财务等领域,AI虽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经验,但Agentic AI可通过CoT(思维链)和CoA(行动链)沉淀生成数字员工,实现人机协同。

梅容认为,AI产业化的首要任务是让企业不同角色借助AI的推理能力剖析需求,挖掘更多可能性。

AI升维法务价值 以“共生”解构“替代”

在开源大模型带来的技术普惠趋势下,验证AI应用的商业化可行性并非一蹴而就。

2019年,法大大成立AI产品实验室,当时虽无大语言模型概念,但已积累大量法律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数据,并结合机器学习、OCR、语义理解等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与商业落地。

通过对监督学习的深入研究和大量数据标注,法大大在合同数据识别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企业风险识别预警提供有力支持。

2021年,法大大上线合同智审系统,逐步明确了法务AI应用的发展方向。

随着GPT时代的到来,技术不断发展,法大大开始自研法律垂直大模型,并围绕法务人员核心场景寻找智能化提升的突破点。

法大大副总裁李琳认为,iTerms Pro的使命是为法务群体提供切实帮助,实现人机共生下的效率提升,而非替代法务。

未来法务AI应用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积累高质量专有语料,将专家经验转化为算法;二是提升多法域合规监管的动态适配能力;三是以RAG(检索增强生成)、AgenticAI(智能代理)、法务数字员工等形式深化人机协同。

重构法务部门的“战略价值”

人机协同下的合规是法务智能体的基本需求,而更深层次的目标是重构法务部门的价值。

在稳定市场环境中,法务体系趋于成熟,企业对法务数字化的重视不足,导致法务部门创新空间有限。

AI的应用旨在释放法务人员的生产力。以法大大的智能合同审查为例,相比人工审查,每份合同可节省50%的工作量。

法务部门从低效的检索、引用、校对工作中解放出来后,可寻找“破局点”,提升战略价值。

在出海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务部门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跨境合规需要法务部门主导风控策略,确保企业业务的顺利开展。

法大大创始人兼CEO黄翔强调,技术落地是手段,实现“人的价值”才是目标。法大大注重产品开放性,为iTermsPro开放APi接口,与OA、ERP系统合作,构建系统性智能体自主规划和协同能力。

当下,AI应用正迈向新的阶段。法大大在法律领域的探索,能否推动Agentic AI的商业化发展,值得关注。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