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投资热潮下的冷思考:朱啸虎“撤退宣言”引发的行业讨论

AI快讯1天前发布 niko
0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近期,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飙升,成为行业焦点。金沙江创投朱啸虎的“撤退宣言”——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如星海图),直言“20万一台的机器连咖啡都端不稳,央企采购只是面子工程”,在行业内掀起轩然大波。

此“泡沫论”迅速引发各方讨论。经纬张颖在朋友圈回应“朱老板别闹”,众擎机器人CEO更是讽刺其“只配做快餐式投资”。而被退出的星海图,以高瓴、蚂蚁接盘的数据予以有力回击。

在这一事件中,值得探讨的并非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可行性,而是该万亿赛道究竟需要怎样的投资机构。

首先,坚决反对投资机构一哄而上。过去10年,创投圈深受其害。短期内,明星项目虽能获高估值,但长期来看,过量资金涌入会导致“明星参与者过多”,供过于求,众多不赚钱的独角兽排队上市,给二级市场带来难题。

人形机器人赛道同样如此。2025年春晚宇树机器人走红后,投资机构蜂拥而至。老股抢购潮中,部分机构开出120亿元估值溢价(较C轮80亿溢价50%)抢购,这种行为实难让人赞赏。股权投资应凭借“前沿认知”获利,如今众人皆知宇树科技价值才行动,为时已晚。

这类投资行为短期虽能补充资金短板,但缺乏长期主义心态,行业周期转冷时易动摇,可能给企业留下隐患。从这方面看,朱啸虎的言论或许能让部分机构清醒,避免资金浪费。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前景,本人持乐观态度。社会商品和服务旨在方便人类,机器人若要发挥最大价值,需与人类100%兼容。然而,投资机构面临现实问题:8 -10年要退出,机器人公司能否保障其安全退出?

安全退出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未来6 – 8年,人形机器人具备上市可能性;二是机器人公司不能供过于求、过度同质化。目前人形机器人赛道处于技术验证期,未来1 -3年走向市场引入期,订单容量有限,投资不能一哄而上。

同一细分赛道出现3 – 5家头部竞争者时,新机构可直接投资这些公司。无人驾驶独角兽批量IPO的困境便是前车之鉴,不愿看到人形机器人重蹈覆辙。

未来6 -8年,人形机器人公司有批量上市机会。供应链公司已率先盈利,机器人整机公司在避免“一哄而上”的情况下,能在工业、科研教育领域取得突破。如特斯拉OptimusGen2、宇树科技H1机器人已获大量订单。人形机器人距大规模商业化尚需5 -10年,但当下部分订单能让头部企业发展良好。总之,当下这场行业讨论十分有益且必要。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