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AI短剧为普通人开启了影视创作大门,以低成本赋予成为编剧、导演的机会。自3月起,AI和短剧成为视听行业焦点,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备受关注。
综合视频平台与短视频平台上,AIGC、微短剧+成为核心议题。国产AI视频大模型如即梦、快手等加速发展,从“跟跑”到局部领先。内容端上,AI短剧从早期作品到如今的热门剧集,内容质感不断迭代。
然而,AI短剧目前多停留在技术讨论,内容正面评价有限。叙事连贯性差、视觉人物表情僵硬、题材创意缺乏突破等问题突出,多数作品缺乏艺术突破,相比普通微短剧优势不明显。
AI短剧创作流程包括剧本生成、分镜脚本、图像生成、图生视频和剪辑优化。但创作者面临诸多难题,如文生图和图生视频不确定性大,需花费大量时间调整提示词,不同AI工具缺乏协同性。
当前AI短剧生产者分专业影视机构和个人创作者两类。个人创作者作品质量未必逊于机构,AI简化制作流程,作品质量更多依赖创作者提示词熟练度与审美等。
未来,AI在专业影视制作中应用场景增多但存在感降低,而“AI短剧”爆发或源于大众创作者。近期,OpenAI发布GPT-4o,其多模态处理能力为AI短剧带来新可能;快手可灵AI“图生视频”功能领先且商业化成果显著。
AI短剧发展潜力巨大,创作自由的新高峰将考验个人创作者,未来也将出现更多差异化作品。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