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媒体报道谷歌将停止安卓开源项目(AOSP),引发“闭源”猜测,不过谷歌否认了该说法。开源中国董事长马越称,未来安卓将以“商业化代码开放”模式运行,不再向未获谷歌授权的伙伴开放,并非“闭源”。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这一变化更像是基于谷歌现状的商业决定。从短期看,对大硬件厂商和终端用户影响不大,但长期可能动摇安卓和苹果生态的抗衡格局,暗藏谷歌在AI时代的野心。
过去安卓坚持双线开发模式,先内部开发再外部开放,这虽有助于把控质量、维持核心纯净并构建庞大生态,但也带来诸多麻烦,如协调开发进度、解决代码冲突等。在手机市场成熟后,该模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同时,谷歌为投入AI资本支出高,安卓部门裁员,维持AOSP开支大,因此抛弃这一吃力不讨好的模式在商业上是合理的。
安卓调整对下游硬件厂商影响各异。大硬件厂商因已获GMS授权,其手机操作系统正常使用和更新不受影响。但大量未获谷歌认证的小开发者和小硬件厂商面临困境,要么停留在老版本,要么自主开发操作系统,要么转向其他解决方案,如鸿蒙的开源项目OpenHarmony。这或间接加速鸿蒙普及。
行业内担忧谷歌此举不仅为节约成本,更可能是通过封闭安卓巩固话语权,为gemini大模型服务找入口,进而掌握模型调用权和商业模式设计权。不过,这目前只是推测,变革后的安卓生态与谷歌AI服务如何融合,商业模式如何设计,仍有待观察。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