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调整安卓开源策略,闭源趋势引发行业关注

AI快讯3天前发布 niko
2 0
AiPPT - 一键生成ppt

谷歌调整安卓开源策略,闭源趋势引发关注

2025年3月27日,一则消息在科技界掀起波澜:谷歌或有步骤地将安卓从开源转向闭源。这一传闻源于海外科技媒体AndroidAuthority的报道,称谷歌计划停止维护安卓开源项目(AOSP)的公开分支,将所有开发工作转移至内部分支。

长期以来,谷歌维护着两个安卓主要分支:开源的AOSP和内部开发分支。AOSP提供基础功能和框架,任何人都能访问,众多开发者基于此进行创新;而内部开发分支则提供成熟组件和服务,如音乐、相机等,这些谷歌移动服务(GMS)是收费模组,需付费调用。

此次谷歌决定只开发内部分支,不再对AOSP进行维护和实时修复,开发完内部大版本后才公开源代码。例如,今年晚些时候发布的Android16源代码仍会公开,但在Android 17发布前,AOSP相关功能不会随内部版本开发进度调整。

这一举措引发争议。一方认为这是安卓闭源的前奏,手机厂商将受影响;另一方则辟谣称谷歌无意闭源,只是节省开发成本。实际上,安卓虽未完全闭源,但封闭趋势已现。

从影响来看,手机厂商获取最新Android源代码进行系统更新与迭代开发不受影响,C端用户也无明显感受。但从长远看,这是谷歌长达十五年战略的延续。自2010年起,谷歌在GooglePlay推出语音操作功能,并停止在AOSP中更新搜索功能,随后相机、音乐等组件纷纷从AOSP分割出来。如今将开发力量全面转向内部分支,意味着安卓从“开放的公共平台”变成“受控的商业工具”,谷歌主导性增强,厂商自主性减弱。

对于普通开发者和中小硬件系统厂商,影响更为迫切。由于开源代码在Android大版本发布后才公布,他们无法及时跟进新特性,开发的系统、软件存在滞后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开发成本上升。依赖AOSP开发低价设备系统的厂商,如录音笔、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厂商,将面临生存压力。

谷歌此举每年可为其节省数千万美元代码合并成本,将更多资源集中到AI领域。通过将开发工具链内迁,迫使硬件厂商付费接入内部开发分支,强化对安卓生态系统的控制,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在安卓占据全球移动设备80%份额后,谷歌研发重心已转向gemini等AI系统,移动操作系统成为现金牛业务,走向相对封闭策略以提升利润率,为迎接AI时代做准备。

面对这一趋势,对安卓的脱敏和脱钩,寻求自主可控操作系统,实现操作系统的国产替代,已刻不容缓。

© 版权声明
Trea - 国内首个原生AI IDE